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华为的活力之源“熵减”中的熵是什么?(下)

    □ 陈思进

    超越时空

    我在《华为的活力之源“熵减”中的熵是什么?(上)》(见《科普时报》2019年8月9日第3版)一文中,初步介绍了熵的概念。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有一句名言:“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恰好点出了熵的精髓:打翻的牛奶回不到杯子里,破了的杯子也无法复原,水往低处流,时间过去不会重来,人死不能复生……

    本篇继续往下谈。

    让我们再以剪头发为例吧。理发师为你修剪头发,那是一个把混乱变为秩序的过程。虽然你头上和脸上的熵减少了,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整体系统的熵必定上升:理发师要消耗热量才能动剪刀,要烧石化燃料才能提供电动剃刀所需的电,剪下来的头发混乱地散落在地,把它们扫起来需要使用更多的能量。

    为什么宇宙要不断地更失序?而秩序注定越来越稀少呢?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是由基本的物理定律推导出来的,而只是统计概率的问题:高熵状态的可能数量远胜于低熵状态。

    目前,强有力的证据指出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大爆炸那一刻的熵是最低的,而之后宇宙的熵便不断地增加,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它会开始减少。由于混乱状态的可能数量远胜于秩序状态,宇宙必将朝向混乱状态演化,纯粹只是概率的问题。熵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就不停地增加,尽管我们努力地维持生命中的秩序,却仍然被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束缚,逐渐增加的混乱和宇宙的衰老是无法避免的命运!

    不过,你可以这样想:如果秩序状态是如此难得,我们还在地球上就是一个奇迹了,应该心存感激。如果情况有时候失去控制,那也不过是宇宙必然的法则而已。

    通俗简单地说,你可以把“熵”理解为“混乱的程度”。比如说整洁的房间,一个星期没有收拾过,变得混乱不堪,那么你就可以说这个房间的“熵”增大了;如果你把房间重新收拾整齐,那么“熵”就相对地减小了。

    写到这儿,我有点儿饿了,吃块饼干吧。就在我一口一口把饼干吃到肚子里,舌尖感到“热力学的美味”的同时,我手上这块饼干的熵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它们的能量维持着我身体的熵,正好对应了本文的题目。对于我来说,此时,我身体的“熵减”之活力之源就是饼干……

    生命就是个逆熵增的梦想过程,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额外能量即是生命的动力)以企图延缓熵增。即便如此,任何的生命个体乃至族群最终都敌不过自然法则,即敌不过熵增。生命仅仅是短暂的对抗熵增,为此还不得不裹挟系统以外的能源,例如食物。一旦能源断了,生命也就只能加快熵增,进而化为尘粒。因此,任何生命(包括人类和动植物)都在为逆熵增(求能源以求生)而竞争,不时地合作也只是为了更优化其竞争力。

    回到上篇开头时提到的,霍金认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而是向外辐射能量,所以,黑洞必须有熵。这源自1970年霍金和彭罗斯共同合作的一篇论文,他们认为宇宙大爆炸开始于一个奇点,并且在大爆炸初期还会形成一些质量很小的黑洞。

    霍金还提及黑洞的表面积只能随着时间增大,不能随时间减少,这就是“面积定理”,是通过微分几何严格证明的。它阻止了一件事,就是两个黑洞可以合并成一个,但是一个黑洞不能分裂成两个,因为那将使表面积减少。这“面积定理”是不是很耳熟呢?这不正是我这两篇文章一直讨论的——熵只能增不能减吗?而熵增定律,孤立系统中熵也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1973年的某一天,以色列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雅各布·贝肯斯坦看到了霍金的“面积定律”,脱口而出:“这不就是熵吗?”他提出假设,如果我们想到全宇宙的熵仍然是增加的,那就得在黑洞中体现出熵来,既然黑洞面积也是只增不减,那么黑洞的表面积会不会就是黑洞的熵呢?

    最初,霍金认为贝肯斯坦歪曲了他的原意。面积怎么会是熵呢?如果黑洞具有熵,那再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黑洞就应该有温度,有温度就应该有热辐射,但这和当时人们理解的黑洞完全不同了。

    不过,霍金经过冷静地思考之后自问,如果黑洞真的有温度呢?

    霍金研究了两年,最终提出了他最重要的贡献——霍金辐射。黑洞确实有温度,并且存在热辐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黑洞存在热辐射,黑洞就很有可能完全蒸发掉,那曾经被黑洞吸进去的所有物质的信息是否消失了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是否守恒的大战(将另文详谈)。

    写到此,忽然联想到我混迹多年的华尔街,就金融市场整体而言,正如电影《华尔街》里戈登先生所描述的:“这是个总和为零的游戏。一些人赢,一些人输。钱本身不会变多或变少,只不过从这个人的手里,转到了另一人的手里。”更准确地说,投机炒股不仅只是向庄家倾斜的零和游戏而已,还不断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拟经济”泡沫,虚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正是热力学上有损无益的“熵增”现象。

    犹如任正非所发现的那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同样的规律。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因而,他在考虑企业管理时,会把熵增作为一个重要视角,时刻为华为敲响警钟!

    (作者系加拿大某国际财团风险管理资深顾问,科幻作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