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给中国科幻小说的一张百岁画像
□ 刘 健

    1904年,在庚子国变给国人带来的伤痛尚未消散之时,中国人的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悄然问世。从此,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并不起眼的文学种类,随着大时代的起伏,在大众的视野中时隐时现。直至世纪之交,因为一次偶然的高考作为命题,而重新在舆论场中激起波澜。至此,人们才猛然发觉,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世界的舶来品,竟然已经在中国扎根了将近百年之久。但对普通国人来说,他们对于科幻小说的绝大部分印象都来自逝世于1905年的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和他的作品,而中国科幻小说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

    时间又过去了将近十年,一个居住在山西小城阳泉的中年男人,写出了一部名为《三体》的长篇科幻小说。这部原本只是在科幻迷圈子内部流传的“宝书”,借由Web2.0时代自媒体传播的迅速扩散,很快成了图书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科幻畅销书。而随着众多互联网大佬们对《三体》的推崇,中国的科幻小说一下子成为了舆论场里聚光灯的焦点。

    显然,《三体》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创作者的才能与勤奋,但是否真如舆论场中的某些评论所言,是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提高到世界水平呢?这恐怕是只看到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顶端,而忽略了水面下厚实的积攒。于是,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百年发展做一个重要的总结便成为一项迫切需要任务。

    2011年,中国科普研究所立项启动了“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项目,旨在精选百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精品佳作,并通过名家赏析的方式,向当代读者推介。事实证明,这是一件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研究都有大功德的好事。而笔者则有幸受邀成为该项目学术团队中的一员,参与了从选题、研究、写作、修改、定稿、出版的全过程,也才有机会窥见中国科幻小说百年发展的真容。

    首先,在赏析篇目选择上,这套丛书就非常讲究。在确定赏析篇目这一个环节上,课题组就花费了数月时间,遍请全国科幻研究的名家,篇篇过目,优中选精,把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筛选出来,作为后续写作的选题。如此一来,“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项目就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了一个学术标杆,并展现了自身的学术价值判断。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也就此脱离了忽隐忽现的“传说时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家谱。

    其次,研究团队真正实现了五湖四海、群英荟萃。成为学术团队成员的人,不仅有大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多年从事科幻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著名的科幻作家、评论家和科普科幻媒体的资深从业者。他们所在的地域则遍布大江南北。而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中国科幻事业有着真挚的感情,而在专业知识方面,又对中国科幻小说有着超越常人的独到见解。

    再次,严谨细致的科研组织和进度管理。在课题进入研究阶段伊始,项目负责人便根据专家组的意见,根据每位研究者的特点和擅长,分配了各自的研究任务。由于科学合理的任务安排,“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项目最终成了中国科幻界各路英才一展身手的大舞台。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严谨细致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每一篇赏析论文,从写作者提交初稿,到最终定稿,至少都要经过三次以上的评定和修改。而为了能让所有的研究成果连缀成为一个整体,项目负责人还邀请了众多实力大咖,中国科幻小说的每个重要发展阶段撰写了综述。

    最后是精美的装帧呈现。最终成书的“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共五分册1890页,可谓“堂堂巨著”。全书采用了简约的封面涉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留白意境。

    总之,“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丛书就如同是整个课题组的成员们竭尽心力,为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科幻小说描绘的一幅画像。她让所有人得以窥见,中国科幻小说的俏丽容貌和勃勃生机,从而让每个读过这套丛书的人,都能透过这套丛书爱上中国的科幻小说。 

    (作者系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