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流浪地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

    □ 周 群

    以《流浪地球》小说和电影为载体开展的科普科幻教育案例介绍,本期为第7篇,也是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读者不妨将这7期内容汇总起来再读一读。你会发现,这7篇文章既有科普科幻教育定位、策略、资源开发等问题构成的“经线”,也有由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时间轴”构成的“纬线”,经纬交织在一起,就较为立体化地呈现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科普科幻教育全方位的思考。

    本期作为收束篇,将给读者呈现更为直观、更原汁原味的内容——完整地侧重于高阶思维培养的第二轮笔谈题设计,以及一篇学生作文。科普科幻教育究竟能带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发展?相信读者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接上期)经历了从低阶转向高阶的第一轮讨论,接下来又该如何推进?为了让讨论不流于表面,能真正让学生沉下心来思考问题,同时沉淀他们受到的启发,我决定最后的这轮讨论采用笔谈方式进行。

    六、 致力于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化讨论

    我用《星》《去流浪》《有种》等电影推广曲作为这轮讨论的开场,在课堂上播放了歌曲视频,还将歌词印发给学生。这些推广曲感情浓烈,聚焦于人物情感与精神品质的刻画,律动鲜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样的情境中,我布置新的学习任务——新一轮笔谈。完整的笔谈题设计如下:

    从以下“题库”中任选一题,围绕题目要求和提示,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题目自拟。周老师提醒您:写法千万条,真心第一条。写文不走心,读者两行泪。

    第一组题目难度级别:★★★★

    1. 如果你生活在那一段时期,你会选择做“地球派”还是“飞船派”?

    2. 在电影的末尾,刘培强得知莫斯想要启用新的计划,即放弃地球,让太空站将人类的胚胎生命和文明存留下来并得以传承。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继续坚持拯救地球,还是启用新的计划?为什么?

    3. 如果你的亲人、朋友在和你一同运送“火石”的路上死去,你会继续救援吗?如果不,你会做什么?

    4. 小说的情节是:人类的本性很黑暗,以及流浪地球计划是一个骗局,和最后联合政府被推翻了;电影的情节是:很多人都为了地球的生存而努力,即便看不到一丝希望,还一直坚持下去,很勇敢。哪种情节设计得更好呢?

    5. 人工智能MOSS的冷酷,到底是执行了非人般残忍的命令,还是辅助作用的,它和“恐怖谷理论”又有什么关系?

    (注:恐怖谷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它在1969年被提出,其说明当机器人与人类相似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反感,即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有如面对行尸走肉。其中,“恐怖谷”一词由Ernst Jentsch于1906年的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而他的观点在弗洛伊德1919年的论文《恐怖谷》中被阐述,因而成为著名的理论,第一个机器人名为WLH。)

    第二组题目难度级别:★★★

    1. 电影为什么不能按照原著来拍?(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写电影可以按照原著拍的N个理由)

    2. 电影中“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第三组题目难度级别:★★

    1. 我看眼中的刘培强/韩朵朵/刘启

    (在你的文中,要结合电影内容写出对如下文体的看法:影片中的刘培强/韩朵朵/刘启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在整个影片中,这个人物发挥什么作用? 注意:你也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某个其他人物进行分析)

    2. 电影中学生们在读课文《春》,有没有它特殊的含义所在?“希望”在电影中有哪几层含义?

    第四组题目,如果你查阅资料后独立撰写科普文章,难度级别★★★

    如果你直接拷贝别人写好的,那没难度,信用点数直接降为零!

    实用性文体的题目:需要你查找资料后写成科普文章。

    1. 影片中的地球温度骤降,大气稀薄,这种情形与其他类地行星有何区别?

    2. 流浪中的地球,会有实时通讯吗?

    以上题目是基于初中学生的学情设置的。如果是高中阶段,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更为深入的探讨。比如,可以从刘慈欣创作观谈起,延伸介绍众多科幻作家对太空题材不断挖掘的实例,结合人类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引领学生从哲学层面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理解宇宙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下文即为学生的笔谈成果(另附笔者点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