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读脑时代》:新的脑部扫描技术能实时读取大脑的活动模式?大脑是否越大越好?电击大脑真能增强记忆?什么是灵感,它真的会灵验吗?囤积癖也是精神病? |
《破译健康密码》:食物可以掌控基因,扮演激素?节食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涂什么样的防晒霜不伤皮肤?你的基因组完整吗?基因治疗、“定制婴儿”可靠吗? |
《畅享智能时代》:玻璃会像橡胶一样柔韧?潜水衣会像水獭的毛皮?手机网络永不崩溃,光芯片打造未来网络,无人机助警方破案,超级计算机助力石油勘探…… |
《大美生命传奇》:野牛与猛犸的对决谁胜谁负?使古猿灭亡的是火山爆发还是食物短缺?“僵尸”病毒真的靠“尸”传播?演化的方向何去何从? |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他的阅读量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的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然,家里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书当然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阅读是孩子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阅读有时比一万句教训都有用。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经典原著改编的影视可“做媒”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虽然家长应该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是有选择性地看一些内容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例如,一位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他就先给孩子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来了;但是他有技巧性地告诉孩子,再看后面的需要等,孩子等不及,就抓起连环画先看起来。
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的思考、沟通和表述能力。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他表达之前会经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未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例如,有位爸爸每次让孩子看书时,孩子都以功课忙为理由拒读;这位爸爸找到了孩子的一处软肋,就是作文差,某一次在孩子写作文之前,爸爸先让孩子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批语是“语言生动形象”;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但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近期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几年后明显地体现出来。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某一天就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读者,他们生来就有阅读的欲望,他们的内心和精神都是开放的。只要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阅读者,这种读书的幸福也会追随他们一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训练思维、扩展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不应该只限于文学类的书籍。科学类的图书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认知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提升思维品质,获得全面而综合的发展。
那么,有哪些好的科普读物适合介绍给孩子呢?我们发现了一套读起来很轻松又能长知识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这套书源自全球科普杂志典范《科学美国人》,由《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既有百年传承的品质保障,又很好地贴合了近几年广受关注和推崇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这里就为大家推荐“《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中的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