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科研诚可贵 科普价更高
□ 游苏宁
(美)达莱尔·哈夫著,廖颖林译,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开栏语:读者朋友好,我是游苏宁,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出版人。回首往事,虽然愧对5年医学院校的熏陶,未成良医;但30年的编辑生涯,使自己在为人作嫁的不归之途上乐此不疲。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为年近花甲的科技工作者,希望通过本栏目和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老游评书”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热情关注和不吝指教。

    经典科普,历史弥新

    《统计数字会撒谎》的英文原版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作者达莱尔·哈夫是一位具有很深统计学造诣的新闻记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昙花一现的书籍汗牛充栋的时代,一本具有明显统计学科普特征、小巧的故事书却能在全球范围内畅销半个多世纪,不仅数十次重印,而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不仅表明作者选题的准确,而且证明大众对科普知识的旺盛需求,以及经典科普著作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统计思维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

    早在80多年前,英国著名科幻作家H.G.威尔斯就曾断言: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其实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日,使我们陷入麻烦的通常并非我们一无所知的事情,而是那些我们知道得不确切的事情。在更加注重事实与证据的今日,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由于统计基本知识的匮乏,各种简单且易于被戳穿的低级骗术大行其道,导致国民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普遍不信任。

    最近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条智力测试题就很说明问题:统计学家、地理学家及长跑冠军在沙漠里迷了路,谁活下来的机率最大,为什么?正确答案:统计学家,因为他身体中含的水分最多。时至今日,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真伪难鉴的数据,只有在全民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大力倡导统计思维,才有可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全书的构思独具匠心

    本书共分为十章,哈夫认为,在一个以事实为依据的社会里,统计这一神秘的语言是如此地吸引眼球。从第一到第九章,介绍了带有偏差的样本、精心挑选的平均数、故意遗漏重要数据、样本的误差、精心设计的各种有利于结论的图表、提供不匹配的资料、混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不正确地使用资料等各种行骗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各种实例告诉读者,统计数据是如何被人利用,并成为恶意夸大或简化事实、迷惑他人的工具。如果作者不能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统计语言,而读者无法真正获知这些术语的含义,那么,统计结果只能是废纸一堆。

    哈夫明确指出:虽然经验告诉我们“眼见为实”,但眼睛告诉我们的“真相”或许隐瞒了部分事实,或许夸大了事实,所以,事实往往在所见所闻之外。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真正显示出作者的统计学研究功底,哈夫通过具体措施指导读者凭双眼就能识别虚假的统计资料,并揭开它的老底。他提醒我们,对待任何统计学资料都要存有必不可少的五问:(1)谁说的?(2)如何知道的?(3)是否遗漏了什么?(4)是否偷换了概念?(5)资料是否有意义?

    写作风格独树一帜

    作者倾其全力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卡通科普书,采用生动活泼、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剖析了统计学这一枯燥无味的命题。本书在充满娱乐性中,能充分引发读者思考,并通过各种手段揭穿许多统计学方法中的谎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尽管作者在前言中谦虚地指出,该书是一本如何利用统计学瞒天过海的入门读物,但哈夫坦言:毕竟骗子对于行骗的技巧早已胸有成竹,而诚实的人出于自卫也应该掌握它。

    培根曾言:如果一个人以种种肯定的立论开始,他必将终止于各种怀疑;但如果他愿意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那么他必将获得肯定的结论。一般而言,人们对数据的判断和接受也无外于此。回溯历史,尽管该书的出版已逾五十载,但作者当年所提倡的思维和方法,对半个世纪后的我们仍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正是由于该书的畅销,使得人们普遍关注“编造虚假信息”这一命题。

    尽管我多年前也借助字典读过该书的外文原著,但毕竟属于非母语阅读,深刻领悟原著之精髓尚显不足。该书中文版的问世,译者廖颖林功不可没。我非常赞赏廖颖林对本书的评价,认为该书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色美人,由此也为我穷其两年才读完此小书提供了绝佳的理由。衷心祝愿本书的所有读者不仅能开卷有益,而且能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抱得美人归”。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