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复杂世界中的决策之道
□ 王怡昀
《失败的逻辑——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哲人石丛书珍藏版),迪特里希·德尔纳著,王志刚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人民饱受多种疾病的困扰,婴儿死亡率高,牛营养不良(舌蝇所致),供水极为不足,生活困苦。如果你受命管理规划这一地区,你会怎么做呢?

    你也许会先钻井,或是先解决舌蝇的问题。于是,水量提高了,缺水问题得到了缓解,牛不生病了,可以好好耕田了,谷子的产量也提高了。萨赫勒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多余的谷子和牛,可以从事销售活动。

    那么下一步呢?是不是该筹划一下医疗保健了?于是,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预期寿命提高了,人口总数也显著增加。

    停止在这一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决策非常正确,简直是一个天生的第三世界国家领导者!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有些不受控制。

    牛的数目持续增长,超过了牧草的负担能力。十几年后,一场大灾荒袭来,几乎所有人都饿死了。可能你也非常小心地控制着牛的数量和牧草的面积,可是人口增长太快(毕竟在原始部落推行节育政策实在太难),越来越多的田地需要灌溉,水井也越打越多、越打越深。不久之后,这一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枯竭了,这同样导致了牧草减少,牛群死亡,哀鸿遍野。

    你也许会为这一场景感到伤心、疑惑,为什么我采取了“善意”的措施,却换来这么一个结局。(要知道,良好的意图并不能神圣化可疑的手段)不过好消息是,这是一个仿真策略游戏,根据每个人行为的不同,这个游戏可以在很多可能的方向上发展下去。

    这一游戏来自《失败的逻辑》一书,该书的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Dietrich Drner)是德国班贝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认知行为领域的权威。他和他的同事设计了这些场景,让志愿者在这一游戏中扮演决策者,并借此分析为什么有好的参与者、坏的参与者,他们的行动过程有何不同,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又是什么。计算机情景的灵活性,让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得以用实验方法来考察那些以前只在孤立实例中才能观察到的过程。

    德尔纳分析不同人的决策过程后发现,所有失败的共同点在于:参与者没有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他们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了燃眉之急却忘记了长远规划,他们没有考虑到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决策中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也绝不是唯一的错误。

    书里呈现了一个虚构的饿死的民族,原本他们只是过着艰苦而单调的生活,如果没有那些不当的“善意”措施,他们也许能够世世代代地活下去。可是现实生活却没有这样的好运,不可能一次次重新开始游戏。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因为错误决策而牺牲的事情在真实地发生着。即便我们不是身居高位的决策者,小错误累积起来,也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虽说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处理实际的复杂问题时,我们很难察觉我们的错误或者说思维陷阱,更不要说将某一事件的经验带到下一次危机中。因此,预先认识并了解我们的思维倾向,对于打破失败的逻辑至关重要。

    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正常工作时,列车仍然会发生撞车事故?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的事故?我们为什么会犯各种错误?我们是怎么走进死胡同的?又为何迂回不前?德尔纳在《失败的逻辑》一书中,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为我们揭开隐藏在决策背后的心理学因素。

    如果你要问我,有没有可以和书一起搭配改变思维模式的方法,和作者一样采用策略类游戏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正如作者所说,角色扮演“是训练我们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方法,应该利用它们的优越性……做游戏要一本正经吗?以为做游戏就是做游戏,一本正经就是一本正经,说明他对两者都没开窍”。

    复杂世界并不可怕,意识到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的你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