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白山黑水永安祥
□ 苏 青
我为祖国歌且舞 李芳 摄

    青诗白话

    “白桦林,比朴树的歌声,更静谧;//黑龙江,比契科夫的赞美,更深情;//边城的四季,让你邂逅不同心情的自己;黑河的味道,让喜悦从舌尖狂奔到心头。//至纯、至臻、至美,一城两国,一次罗曼蒂克的约会;//风景就在这儿,而你,在哪里?”一踏上黑河的土地,马上就会想起这样一首描写黑河的诗歌——《静谧的黑河  遇见美好》。

    2018年7月23日至24日,我曾带队赴黑龙江调研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情况,得以对黑河这个边陲城市有了走马观花的了解。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是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之美誉。全市总面积68726平方公里,人口160.5万,有汉、满、回、蒙古、鄂伦春、达斡尔、赫哲、俄罗斯、鄂温克等39个民族。

    历史上,因读音不同等原因,黑河曾叫瑷珲、爱辉、艾浑、爱呼等。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与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在瑷珲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要求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始予认可《瑷珲条约》,除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一并划归沙俄。从此,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自清政府手中全部丧失。

    瑷珲城在清代最繁华时,“居民四方,商贾三千”,江东六十四屯则是黑龙江沿岸最富庶的地区。1900年7月,沙皇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出兵中国东北,先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导致七千多名中国居民丧生。沙俄军队继而攻占瑷珲,并烧毁了这座已有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

    考察爱辉历史陈列馆,回顾惨痛历史,怒火中烧,感慨万分,观今日黑河翻天覆地变化,倍感欣慰,赋诗一首,以表情怀:“龙江水涨起波澜,瑷珲条约揭创伤。国弱有如待割肉,民怂无异被驱羊。百万痛失膏脂地,六四伤别江屯乡。勿忘耻辱当奋进,白山黑水永安祥。”

    在黑河,我们还参观考察了爱辉知青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黑河市爱辉镇,黑河市是当年黑龙江省知识青年最多的地区之一,数万名来自京、津、沪、哈、浙等各大省市的知青分别在兵团、农场、林场、农村劳动,他们中涌现出了金训华、陈健等知青楷模,梁晓声、肖复兴、聂卫平、姜昆等文化名人,以及王勇、王毅、姜大明等政要人物。在此建知青博物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爱辉知青博物馆2005年开始筹建, 2009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包括“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6大部分,馆藏文物33000多件、史料2700余册、油画300余幅。博物馆以中国知青史为主题,全面反映了21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祖国农村边疆开发建设、艰苦创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做出的不朽业绩,以及在改革开放中争当中坚的精神风貌,对弘扬知青精神、研究知青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指示,一代年轻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随后,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初、高中毕业生纷纷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敲锣打鼓到农村去定居或劳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直至“文革”结束方终止,自1980年知青开始陆续回城,随后逐渐归于平静。这种命令式的人口大迁徙、大流放运动,功也,过也,有待历史评判。

    我1977年高中毕业,曾作为知青下放至江西省清江县(现樟树市)店下公社知青点劳动,后因年龄不足,遂回家待业,知青生活也曾感受、体验。参观爱辉知青博物馆,触景生情,无限感慨,赋诗一首,以作存念:“领袖从容只一言,知青从此命运旋。战天斗地图新貌,洗面革心破旧颜。青春无悔悔何诉?岁月有壑壑谁填?千秋功过后评说,但留鸿爪写雪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