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80岁寿命计算,人的一生摄入约60吨食物(包括水)。
应该说,除了空气,再没有一样东西如食物般伴随我们终生,并如此深刻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和寿命。
我们应该了解食物,更要敬畏食物,以食物为伴,享受吃饭的过程。
吃的要美味,也要健康,这是门艺术。
可以说,吃的艺术,就是追求生活品质的艺术,就是追求健康长寿的艺术。
令人欣喜的是,人们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视吃的艺术;从未像今天这般努力寻找适合自己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的营养方法。在这一大背景下,营养学家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传播合理营养知识,引领正确饮食行为的责任。
这本科普书的创作和出版,正是这种责任感的驱使。
从2003年我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创作出版我的第一套科普系列丛书《做自己的营养医生》至今,已经14个年头。这14年间,几十本(套)科普书的创作出版记录下我在营养传播道路上的一点成绩;而上百万的发行量和广大读者朋友大量的反馈,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科普书在传播营养知识方面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影响力和生命力是与我们在科普书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本书,正是我们创新的一个成果。她的新,体现在从“吃的误区”的角度,深入剖析当下常见的88个错误的饮食观点,如“粗粮越多越好”、“吃菠菜补铁”、“喝牛奶致癌”、“喝碱性水更健康”、“吃啥补啥”等等,然后,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循循善诱地引导人们走出误区,回归到合理的饮食方式上来。
这种从剖析和纠正误区的角度进行阐述,与以往我们从正面角度进行阐释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我之前系列科普书的一个延续;而从剖析和纠正误区的角度阐述,可能会给读者更深的印象和更强的触动。从这一方面看,这本书又使我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一期待就是,通过本书,使更多的读者朋友纠正更多的不当甚至错误的饮食观点和行为,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成为“自己的营养医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此,编书和读书大致也是如此。这既是我多年营养科普传播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此,我真诚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创作和出版做出贡献的人们,特别要感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王黛君老师和吕海茹编辑,没有他们巨大的付出和出色的工作,本书是难以如期问世的。
最后,我最要感谢的是广大的读者朋友,是你们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我能在营养科普传播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我也期待着你们对本书提出宝贵的反馈建议和意见。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