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6日 星期五
“这不科学!” 该为孩子这句话鼓掌!
□ 黄秋芳
“这不科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这句话成了儿子的口头禅。
每当他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和现象时,
都会脱口而出。
我并不清楚,
在10岁孩子的眼中,
科学到底是什么?
“不科学”的依据又是什么?
但作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母亲,
我始终认为,
不管将来要不要当科学家,
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都要从小培养!
一定要在适当时候,
在孩子心灵的旷野里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可能是因为我从事科普工作的缘故吧,我儿子很早就接触到一些科学类书籍。有人说,文学阅读带给孩子心灵的温暖,科学阅读带给孩子精神的力度。但我明白,对科学的兴趣不是简单读几本书就能读出来的。

    儿子小时候,我常带他去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海洋馆等各类博物馆游玩,科技馆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别出心裁的互动项目能带给孩子很多愉悦体验。上小学三年级时,他还参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科学与艺术绘本表演班”。

    除了科普场馆和各类实验室参观体验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寻找时机,让儿子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比如在瓶子里养小鱼、小乌龟之类的小动物、在阳台上培养小植物;在公园散步观察花草……孩子天性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身边的一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点燃他科学兴趣的燎原之火。

    《十万个为什么》一直是儿子最喜欢的科普图书,从动物、植物、生命科学到天文、地理,这套书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但我一直在思考,除了阅读科普,还有什么方式能让孩子爱上科学呢?于是,开始尝试让他通过微信公众号“讲科学”。2015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儿子在他的“少年探客”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第一篇《十万个为什么》小视频,就这样开始他的“小刘哥读书联播”。

    孩子经历了一次次知识的再创造,体验到难得的成就感和快乐!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儿子已经不满足于“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了。最近,听说他正在和班上一个爱动脑的小男孩,一起琢磨当下流行的游戏“我的世界”。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探讨游戏攻略中,发现游戏设计中有很多违背科学原理的情节,他要和小伙伴一起统统找出来,还要为这些“不科学”找到科学依据。让我欣喜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学会“批判性思考”,这不正是科学思维中最可贵的那一点“质疑精神”吗?

    一直以来, 我都固执地认为,一个人拥有科学思维比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科学思维是一种学习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方法。或者说,科学思维就是让孩子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在每个人求学的过程中,曾经花时间学过太多的“知识”,又有多少“知识”至今还有用?可能今天孩子费尽心力学的某些知识、技能,分分钟都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是,拥有科学思维的孩子,能够获得对事物或世界更深层次的洞见,这是人与人产生差距的直接原因。

    并不是每个孩子长大都要成为科学家,但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拥有科学思维和素养。有科学思维的人,关心事实真相,能够判断真相和结论是否有逻辑关系。没有科学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相信,然后考虑自己该如何应对?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认为雷暴闪电最有可能电死什么样的人?有人可能会说:“坏人最容易被电死”。也有人说,个子高的人更容易触电。然而,最具科学思维的答案是,电阻低的人更容易被电死。因为初中物理告诉我们,电阻低,电压一致的情况下,电流最大,貌似和他是好人是坏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科学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帮助你找到准确答案,不被个人情感左右,不被繁杂信息困扰的有力工具。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孩子知识,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科学思维,人会越来越容易被操控。

    正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所写:“只有当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时,表达思想的权利才有价值。”而科学思维恰恰能让人产生独立思想,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从小变着花样“玩科学”,尤其面对他们的“质疑”,你要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