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科普工作要立足前沿面向全球
□ 徐延豪

时报特稿

    编者按: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广东省科协联合主办的第24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9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在珠海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并致辞。他在致辞中深刻分析了新时代的特征和对科普提出的新要求,指出科普工作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期待;要更充分地发挥科普的科技、教育、经济等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要立足前沿,面向全球,不断探索科普理论与实践发展模式。本报征得作者同意,特予摘发,敬请读者朋友垂注。

    在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建设科学、社会、人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我国的科普工作,提高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与效率,加速提升我国国民科学素质,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事业的重要动力,这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的特征和对科普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的第一个特征也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国在世界上开始强起来了,已体现在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科普工作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要有国际视野、国际境界、国际胸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加强联系与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共谋科学普及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赢。

    新时代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进入了一个高度开放共享、互联互融的互联网时代。公众阅读模式、获取信息方式、参与科普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理解互联网时代“人”的特点,把握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加速对传统科普进行革新,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突破传统技术、理念、体制、机制的约束,建构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科普行为方式。

    新时代的第三个特征就是需要科普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总书记的讲话把科普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科技事业发展全局,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我们的科普工作。新时代需要把科普作为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工作一部分的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科学普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先进文化传播。

    二、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科普的目的必须也是为了人,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坚持为民惠民高效的原则,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福祉,促进人的完善和自我实现。

    必须不断地去了解、满足、引导、激发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新时代的中国公众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受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个人背景等影响,每个个体科普需求的目的、内容、形式等都表现出很大差异,对科普工作者而言,这种情况导致科普对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分众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成为科普服务的必然方向。

    必须加快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惯有的“单向投入型”公共科普服务供给机制,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互动型”供给机制,促进政府公共科普服务供给与公众需求有效耦合,保障公共科普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公平性。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打造科普龙头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

    必须加强需求回应机制的构建。建设以“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反馈评价、结果运用”为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的科普需求采集和评价反馈体系,畅通群众科普需求和评价反馈渠道,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国家和地方基本公共科普服务供给的范围、标准、方式等。

    三、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不断推动科普创新发展

    当前科普事业发展的环境、条件、要求等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高度去定位科普工作,具有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思维和眼光,把握好国情民意,谋划、研究、推进科普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科普工作要有新格局、新胆识、新突破,在理念、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提升,把科普不断做大做强,以适应时代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需求。

    一是要加快科普理念变革。要有科普全球观,善于总结和推广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与更多国家共享,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要强化“互联网+科普”意识,把开放、平等、共享、融合、协作、互动等互联网理念和精神有效融入科学普及中。

    二是要打造系列科普品牌。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为统领,不断打造系列科普品牌,包括推动全国科普日、科普中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现代科技馆体系、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等品牌建设,带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提升。

    三是要建立分层科普体系。针对不同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分层科普体系。第一层是实用型,普及实用科技知识,促进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改善。第二层是公民型,让公众理解和运用科学,民主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第三层是文化型,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文化。

    四是要广泛动员各类主体。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开展科普。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机制,建立激励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评价制度和体制机制,彻底破除阻碍科学家做科普“四不”窘态,即:科学家不愿做科普、科学家不屑做科普、科学家不擅长做科普、科学家不敢做科普。

    五是要创新科普表现手段。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全息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努力在科普的多媒体、动漫、游戏等表达和呈现形式中取得突破,满足用户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游戏化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增强科普的新体验和生命力。

    六是要加强科普机制创新。从政府推动、事业运作向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的科普工作模式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普建设和运营。

    四、立足前沿,面向全球,不断探索科普理论与实践发展模式

    科普理论界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中国发展的特点规律,推进科普理论创新,及时总结梳理,提炼出加强科学普及、提升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中国声音添砖加瓦。

    一要加强科普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模式研究。要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根据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面临的重大形势变化,坚持前瞻性、指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系统研究谋划2020年后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继续开展科普政策、学科科普创作规律、科普信息化等研究,针对我国科普工作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二要加强科普与科技强国建设发展的研究。要探究世界各国科学普及与传播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多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特点、规律的理论成果,不断发挥科普在科技强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三要加强科普国际合作的分析研究。要分析科普在国际合作交往中的作用和我国科普的国际影响力,探究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普工作的模式、机制、效果。进一步加强科学素质国际化的研究,继续保持公民科学素质研究的国际制高点位置。

    我国科普工作已经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科技三会”上关于科普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紧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同心协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