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
造纸

    自古以来书写材料多用竹简和缣帛,但是简重而缣贵,使用起来不方便也不便宜。《后汉书》蔡伦传中说:“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谁能想到纸的前身居然是树皮、麻头、破布以及渔网呢?蔡伦造纸,变废为宝,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纸相类似的还有墨。据明代朱常淓《述古书法纂》记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可见“文房四宝”之一的墨的前身,乃是不受待见的煤烟。当然,制墨所用的煤烟多种多样,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有用石油烟制墨的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从沈括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勇于尝试的品格,还可以看出他变废为宝的冲动。

    东晋陶侃厉行俭约,其变废为宝的故事历来传为美谈。据《晋书》陶侃传记载,“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陶侃令人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竹头收藏起来,当时人们都不解其意。后来一次新春朝会,恰逢雪后初晴,大厅前雪化了地面还很湿,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来铺在地上,解决了行路不便的问题。等到桓温伐蜀时,一时找不到竹钉装船,又是陶侃收藏的竹头解了燃眉之急,发挥了军事作用。

    在现代社会,尽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相对而言已显得丰富,但是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对于我们践履低碳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

    人民网2017.8.7  文/朱美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