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西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一段传奇

    当卢沟桥头的炮声响起之后,为保存中华文化血脉,平津地区文教机构纷纷内迁。1937年9月10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这俩兄弟,一个向南,一个向西。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长沙临时大学继续迁徙到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西安临时大学也继续南迁到汉中,改名西北联合大学。再后来,西北联大被拆解,进入“五校分立,合作办学”时期。

    从成立到撤销,“西北联合大学”之名仅仅存在了1年零4个月。不过,西北联大为西北地区的文、理、工、农、医、师范等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农、医两院却是西南联大没有的。如果说西南联大培养了一批学术精英人才,西北联大却是造就了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

    与西南联大的“南渡北归”不同,西北联大是“扎根西北”“生根开花”。若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这一视角去审视它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北联大的丰功伟绩不亚于西南联大,甚或有超越的事功。西南联大只有一个师范学院留在了昆明,主体全部回迁。

    抗战胜利已经70多年了。西南联大早已远去,西北联大的主体却薪火相传,如今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院校,都与“西北联合大学”有直接或间接的传承联系。

    然而,与西南联大声名赫赫相反,西北联大至今湮没无闻……陈平原在《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一书中提出一个问题,内迁学校很多,为何西南联大最有名?陈平原认为,西南联大师生的“湘黔滇旅行团”从一开始就注意搜集资料。这也是西南联大故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反,作为“同胞兄弟”的西北联大长期湮没无闻,至今没看到出版哪位西北联大师生的详实日记或长篇回忆。先天不足,后天也不够。去年秋天我在西北大学拜会姚远老师时,我们交流过一个问题,就是日渐兴起的西北联大研究还在象牙塔内,在小圈子里,没有走入民间,也就不为大众所知,不能起到普及传播的作用。

    我写这本《西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一段传奇》,不敢当作学术专著,只是尝试做一点普及作用。正如陈平原老师为拙著写序所言:“张著徘徊在史学与文学之间”,“对于普通读者了解这所早已被遗忘的大学,还是很有意义的。”

    (《西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一段传奇》,张在军著,金城出版社出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