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虽尚未过半,总的高温日数已有15天,冲到了历年来的中上水平,在近10年里与2009、2010年并列第一。 |
热!热!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北京天气太热,热得早、热得猛,以至于朋友之间最关心的话都变成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不过,也有人说,每年入伏大伙儿都习惯性地喊热。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尤焕苓介绍,每年高温出现时间早晚差别很大。从1981年至今,5月上中旬就出现高温天气的年份不多,共有4次,今年5月19日就出现了高温天气。而去年高温天气的开始时间为6月16日,和今年相比,相差快一个月。“难怪大家都觉得今年热得早呢,的确算是比较早的。”尤焕苓说。
那今年高温是否来势更猛呢?尤焕苓表示,今年5月19日就进入高温季了,而且5月里接连出现了3个高温日,近10年里勇折桂冠;今年6月里的高温日数有8个,近10年第一。
7月是高温天气云集的月份,2000年居然有14个高温日。今年截至7月11日高温日数已有4个了,8月还没有到,但从历史上8月高温出场情况看,不得不说,近10年的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
尤焕苓认为,总的来看,今年的高温不但来得早、来势凶猛,在近10年里应该会独占鳌头。
已经入伏了,历史上入伏后的高温天气又是怎么出演的呢?
“从近10年入伏后的高温日数分布来看,入伏后高温日子并不那么多,平均3天左右一次。那是不是就不那么热了?当然不是。”尤焕苓说,因为伏天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登场,那就是水汽含量,也就是常说的空气湿度。伏天里高温天气不多,但是闷热天气会明显增多。有研究表明,当最高气温超过32℃,平均相对湿度大于60%,人体就会有明显的闷热感。
气象专家介绍,近期的高温天气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天空晴朗,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
《科技日报》2017.7.14 文/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