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孩子被频繁带入成年人的生活,看到各类“打招呼”、请客、送礼、应酬,自己的生活里充斥着补习班、兴趣班、考级训练等,童年生活变得越发成人化。
每个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引导,如果期待过高、压力过大,小身躯里装着成年人的思维,就会变成“小大人”,善于察言观色、压抑自我的真实需求满足周围人的需要,甚至降低自我讨好他人,如果做不好、做不到,会自责、自我攻击,觉得自己不够好,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自我怀疑、无价值感,甚至有自杀念头。
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成年后死要面子,总是想当老大,凡事硬撑,不愿意求助、不会示弱,活得很辛苦。在人际关系里也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是女孩可能变成女汉子,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喜欢为他人付出,不付出、不做事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类人因为经常关注他人的需要,容易被欺负,出力不讨好,变得委屈压抑。如果是男孩,容易成为典型的“直男癌”,掌控欲强,缺乏灵活性。
所以,不要逼着孩子成为“小大人”,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趋势,家长要先自我反省,是否过于强调让孩子懂事体贴,有没有把负面情绪过多释放给孩子,让孩子协助承担……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情绪是一股自然流动的能量,在引导孩子发展时,要允许各类情绪的出现。如果家长需要建立规则,只需温柔地坚持即可,打骂、吓唬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当代健康报》2017.6.15 文/孔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