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守护龟兹古国文化的根与魂
观众在新疆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本报记者 徐庆群

    “在西北方向距离会场4800公里之遥的地方,有一颗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华文明历史中闪烁着五彩斑斓光芒的明珠,她就是闻名世界的龟兹,今天她的名字叫阿克苏。岁月沧桑,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我们应该全力地、热情地拥抱她,让她焕发新时代的光芒,这就是这个论坛的初心。”近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龟兹重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论坛”举办,主持人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单威这样开场。

    龟兹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国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在西域城郭诸国中最为强大”,这是在班固《汉书》中、最早关于龟兹古国的记录。它是曾经的西域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曾经的古印度、希腊、波斯、汉唐四大文明交汇地……这些“曾经”孕育了丰润厚重的龟兹文化,留下了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三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实证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格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龟兹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交流。

    “在西汉时期,全国有5900万人口,塔里木盆地周围有30万左右,鼎鼎大名的楼兰有1.4万,而龟兹的人口有8万多。”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强调,从东西方文化交流来看,龟兹是西域经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公元78年,班超曾在一封写给皇帝的信中讲道“得龟兹者,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著名学者霍旭初曾用“大龟兹”概括龟兹历史文化的博大、开放。

    今天,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人们更加需要重新认识、发现、定位龟兹,做好以龟兹石窟、佛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系统阐释利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贺艳建议,要“以古向新,让世界更好地看见龟兹”,比如,对龟兹故城文博中心、传统街区生活中心、清代子城创意中心等加强活化利用、数字文化时尚创意植入,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认为,文化遗产属于过去,而现代化是讲现在。但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是让民族特色代代相传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润疆重大部署下,新疆全面加强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委书记吴红展说,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建设博物馆、举办“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推出文艺作品《非遗之美》《杏花之约·千年龟兹》《印鉴西域·丝路华彰》等生动实践,当地进一步守牢龟兹文化的根和魂,丰富其深厚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22字工作要求完整写入法律,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导向。“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

    论坛嘉宾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上海大学丝绸之路文明互鉴中心主任张安福等围绕龟兹文化传承发展也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大家一致认为,对于龟兹文化的研究、传播,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历史交融,更是在展示中华文明从不具排他性、兼具包容性和不断衍生发展的文明特征,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理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