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辉 本报记者 付丽丽
曾经存在安全隐患的岸线变身为“滨水走廊”,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示范河湖创建让乡亲们吃上了“生态饭”,不再为没有致富门路发愁……这是不久前记者随水利部在重庆采访时看到的情景。三峡后续工作实施10多年来,水利部门围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任务,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防治库区地质灾害,使库区面貌日新月异。
江风轻拂,绿水拍岸,位于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的临江客运码头,旧貌换新颜。经综合整治后的长江岸线披上了由稳固的预制混凝土块制成的“外衣”。西沱镇镇长唐剑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库岸防护,防止江水长期浸泡岸线后导致土质松软,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西沱镇地处长江南岸,因盐运而兴盛,是“巴盐销楚”的重要起点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在西沱段形成“平湖”景观,南来北往的旅客经常在此驻足,但库岸侵蚀坍塌、沿江道路狭窄坑洼等安全隐患,威胁着西沱镇沿长江库岸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三峡后续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下,西沱镇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2020年10月完成。石柱县水利局局长刘学彬介绍,工程完工后,不仅减少了库岸的安全隐患,修复了库岸消落区生态环境,还让西沱镇岸线成为展现西沱古镇历史文化特色的滨水走廊。
小桥流水潺潺,青石曲径通幽,走进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保家楼院落,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小院掩映在鲜花翠竹丛中。“要不是龙河整治,哪有这么好的光景。”民宿“花涧小厨”负责人彭红娟感慨,保家楼过去是个没住几户人的破旧院落,随着龙河丰都段示范河湖创建,河湖变美、环境升级,传统村落迎来了新生。
绿春坝村原是丰都龙河河畔的一个贫困村。2019年,龙河丰都段被列入全国首批17条示范河湖建设名录,相关部门投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7997万元,先后实施多项河湖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当地也持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司长阮利民表示,“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将围绕更好地实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战略目标,推进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