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星辉
对于贵州省福泉市来说,作为磷化工工业固废的磷石膏曾是一块“烫手山芋”。如果综合利用不力,大量堆存的磷石膏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还将直接威胁城市水环境安全。为此,福泉市以科技创新破题。日前,来自福泉市工信局的消息显示,2022年,福泉市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12%。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传统的磷石膏堆积方式,对水环境安全存在潜在的威胁。为此,2018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
在福泉市的河边,每天都活跃着巡河保洁员的身影。在河长制下,当地通过“人防+技防”的模式常态化守护辖区内20条大小河流的水环境安全。不仅如此,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推动着磷石膏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处理。昔日堆砌成山的磷石膏,现在通过水洗、净化等技术,“摇身一变”成了新型建筑材料,成功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新市场。
近年来,福泉市通过“以渣定产”的模式打通了磷石膏“吃干榨净”全产业链条,并推动三元前驱体、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项目在当地落户,实现了磷化工产业从肥料到材料的完美转型,一举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