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题为“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的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中国角举行。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李 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11月6—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字碳中和和消费端碳减排的创新实践。
“中国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行动,在动员公众参与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COP27中国角“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消费端以及个人生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联合国环境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加快转变公众生活方式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消费端减排不仅潜力巨大,还会反过来促进、引导生产端的减排,为政府进一步决策提供支撑。让人高兴的是,在中国政府的顶层设计中,低碳消费、生活绿色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互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说。
11月11日,中国向COP27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在“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新成效”中提出开展创新型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激励全社会参与减排,引导带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陶岚说,公众参与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碳普惠机制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政府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企业主导企业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碳普惠机制。接下来,还需要更广泛地开展碳普惠机制宣传,由政府主导,企业作为主体,共同建设碳普惠基础设施,扩大碳普惠合作网络,运用数字化手段,带动全民践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