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的治理方式使乌梁素海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刘 飞
保护黄河、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要责任。我们要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持续加强生态补水,根本改善湖区水质,让乌梁素海早日重现“塞外明珠”风采。
贺伟华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书记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流域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近年来,内蒙古用系统思维谋划和推动乌梁素海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保护开发等工作,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实施成效显著,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个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正在恢复原有的风采。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大型多功能淡水湖,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说,保护黄河、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是巴彦淖尔市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要责任。巴彦淖尔市要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全力推进“四控两化一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生态补水,根本改善湖区水质,让乌梁素海早日重现“塞外明珠”风采。
明珠蒙尘 乌梁素海治理迫在眉睫
“几十年来,乌梁素海承担着河套灌区农田退水、黄河分凌分汛、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生态功能极其重要。”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张平介绍。
20世纪50年代,巴彦淖尔人靠着人背肩扛,在“乌加河—乌梁素海—黄河”之间,奇迹般地建成了总长度6.5万公里的“一首制”自流灌排渠系,形成了“引黄自流灌溉农田—农田排水到乌梁素海—乌梁素海调蓄净化—退水进入黄河”的完整水系。这套水系与乌梁素海共同构成了如今的乌梁素海流域。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要素齐全,其西部是1500万亩的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345公里黄河流经地段,东部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占整个巴彦淖尔市面积三分之二的阴山山脉和乌拉特草原,而流域腹地,就是享誉全国的大粮仓——河套平原。
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大队的刘文斌从小生活在乌梁素海流域,他回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乌梁素海的水是可以饮用的,当地人出门时带点调料,来这里打上几条鱼,直接用湖水煮熟,就是美味佳肴。”
2000年前后,乌梁素海的水质开始变得浑浊,每到春天当地刮大风时,湖水开始散发异味,颜色也变得浑浊。有专家预测:“这片湖若不治理,10年至20年就将消失。”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排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每年多达3300万吨。
2009年以前,巴彦淖尔市7个县级城镇中仅临河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其余城镇的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最终进入乌梁素海造成污染。
“塞外明珠”蒙尘,乌梁素海治理迫在眉睫。
科学规划 推动全要素综合施治
专家表示,乌梁素海的治理,不是单单治理一个湖,而是要恢复好、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庞大的生态系统。换言之,解决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问题,要改变“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由“单要素”生态修复向“多要素”生态修复转变。2017年,巴彦淖尔市编制了《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巴彦淖尔市修编并高标准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
2018年,巴彦淖尔市通过评审,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批准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试点工程总投资50.86亿元,实施了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等7大类、35个项目。
进入“十四五”时期,巴彦淖尔市编制了《“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计划投入35.89亿元,实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3大类、13个项目,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流域生态功能。
实施综合治理以来,巴彦淖尔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重化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停淘汰重污染企业13家;将面源污染治理作为治理工作的“一号行动”来抓,全面开展“四控两化”行动,即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和秸秆资源化,引导和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实现了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曾评价指出,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联动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之间的联系,增强生态系统连通性,整体优化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牧产品供给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重要特色。
稳中向好 生物修复成效明显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通过多年来的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整体保护,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经过专家的认定,目前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湖区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从2021年开始,乌梁素海水质全年优于Ⅴ类,部分区域、部分时段达到Ⅳ类、Ⅲ类,水体由轻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中营养状态,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有效保障了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
“这几年,乌梁素海水质越来越好,鸟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乌梁素海水禽自然区保护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介绍说,他见证了在乌梁素海栖息繁殖的鸟类从不到200种增加到260多种,数量突破了600万只。
“根据统计,2020年,乌梁素海流域陆生野生动物达到304种;鱼类种类数量也逐年增加,达到21种。”张平介绍说。
通过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乌梁素海流域西部的防沙固沙效果逐步显现。治理项目区严重沙漠化占比由2017年的23.7%降低到21.8%,流沙和沙尘暴得到有效遏制,大大提升了北方防风带生态功能。
张平强调:“‘四控两化’的治理行动进一步带动了全市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农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已经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工程,有力支持了‘天赋河套’品牌发展,为河套区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了可靠支撑。环境的好转使得社会生态责任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增强,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