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强
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党中央的思想和号召,是“红一连”党支部带头学、官兵们照着办的准绳。走进新时代,“红一连”官兵坚持用强军思想强固信仰、铸牢忠诚。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近日,记者走进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连史馆,发现这句毛泽东的重要论断,被刻在“支部建在连上”主题雕塑上。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红一连”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从此,“红一连”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5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直罗镇战斗等军事行动,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屡建奇功。
很多人问,“红一连”为什么这么强?
该旅旅长杨金龙回答:“‘红一连’强就强在有连队党支部这个永远坚强的堡垒,这使得‘红一连’的兵特别忠诚、特别有信仰。”
做一连支委要先“闯三关”
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党中央的思想和号召,是“红一连”党支部带头学、官兵们照着办的准绳。
老红军回到连队,常常这样说:“我们是追求真理的队伍,学理论永远都不是分外事。学了、用了,就胜利;不学、不用,就吃亏。”
走进新时代,“红一连”官兵坚持用强军思想强固信仰、铸牢忠诚。
党支部书记、连队指导员郑纪文还记得第一次到连队报到那天的情形,他说:“在营房大厅的走廊上、楼梯拐角处,处处都是学习红色传统和文化的‘据点’,班排书柜上摆满理论书籍,信息视窗内滚动播放理论要点,理论学习本上记满官兵的体会心得……”
官兵们说:“学习科学理论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成为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理论学得越扎实,就会对肩上担负的责任感受越深。正因如此,作为全军第一个党支部,“红一连”党支部向来以严著称。
“一连的支委不好当。”党支部副书记、连长胡贯蕾介绍,来到“红一连”先要“过三关”——传统关、理论关、军事关,闯不过这三关,就没资格成为连队支委。他们要求支委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雁”:党员先锋岗支委先站、险难训练课目支委先训、岗位练兵比武支委先考、急难险重任务支委先上、切身利益面前支委先让……
今年4月,某新型装甲输送车开进营区后,昔日被誉为“铁脚板”“飞毛腿”的官兵面对它也是一筹莫展。挑战面前,“红一连”拿出了当年炸碉堡的气势,党支部提出“驾驭新装备、支委当尖兵”,成立支委示范车,书记当车长,“党员突击队”迅速组建运作。
党员带头敢当强军先锋
打开官兵的水壶,里面是每天更换的纯净水;打开干部的挎包,里面放置着最新的作战地图、标图工具;走进研战室,里面有最新的军事前沿知识……
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到,这是一个随时准备奔赴战场、执行任务的连队。
在“红一连”,只要入党就会比别人多出3种身份——“党员突击队”队员、“党员示范班”成员、“党员攻关组”组员。被评选为优秀党员不仅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他们的战备行动方案总是“党”味儿十足:每逢急难险重任务,当月评选的6名优秀党员就是应急突击队员;如果6名优秀党员不够,就组织党员突击队参加。
长江抗洪抢险,是党员手拉手首先跳入洪水;汶川抗震救灾,是党员带头舍生忘死扒开废墟救人;中俄联合军演,是党员第一个勇敢地驾车入海……一段段党员模范带头的故事,成为“红一连”的制胜密码。
深入采访,记者发现“红一连”的兵并非是从全旅刻意挑选,也都很普通,甚至在一些集训比武中先天条件还处于劣势,但有了党支部的带领,他们个个攒出不服输的劲头儿。
2019年初,集团军组织狙击手比武,从未接触过狙击枪的张鲁豫第一个报了名。集训队高手云集,第一次摸底考核,张鲁豫就被浇了一盆凉水:全部脱靶,总成绩倒数第一。他彻夜未眠,一遍遍地告诉自己:“‘红一连’的兵,再困难也要争第一。”从那以后,他集中心思补断板、学原理、找规律,连续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练瞄准……最终,张鲁豫在考核中一举夺魁,被评为“优等射手”。
提及这些事,郑纪文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要问,在‘红一连’身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最需要坚守,那就是我们的红色传统。能不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事关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