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刘成忠:推广科学种植,高原上长出“金果果”
李 迪 陈 科

    位于四川甘孜州西南部的乡城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藏语意为“手中的佛珠”。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四川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刘成忠已经在这片平均海拔2900米的高原大地上行走了近38年。

    近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刘成忠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4年起,随着全面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刘成忠的足迹遍及乡城各个贫困村。他指导督促实施特色水果、蔬菜、粮油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63项、发展特色水果15000亩,一线负责组织建立苹果、酿酒葡萄、草莓等7个农业科技扶贫示范点,为贫困村、贫困户长期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下真功夫推广农技

    “昨天正在青德镇布机村集体果园指导,果园到了春季生长的关键阶段,我还得继续多跑跑,这个周末也排满了。”3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成忠正在下乡服务途中。今年春节假期刚过,他已经走访了乡城的3个村,手把手指导200余名果农开展春季果园管理。

    在现场,或指导村民开展施肥、灌溉,或下田示范修枝、嫁接,已经成为多年来刘成忠工作的常态。“我是学农出身,基层的农业技术重在推广,就必须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片果园一片果园地指导。”他说,农业新技术的“落地”与扶贫工作密不可分,不同区域的土壤海拔、气候环境各有不同,必须下真功夫,才能见到真成效。

    脱贫攻坚工作中,刘成忠亲自负责组织建立苹果、酿酒葡萄、草莓等农业科技扶贫示范点有7个。“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真抓实干,才能干起来。”他说。

    2014年,刘成忠初次到访乡城县洞松乡松通移民点,当地20户村民此前刚完成异地搬迁,“种什么、怎么种”成为关乎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当时有村民想继续种玉米,我坚决反对。”刘成忠说,他当时拍胸脯向村民们保证,依靠科学种植,高原上也能种出致富的“金果果”。从选种到栽植、从培训到示范,在他不断奔波努力下,村民逐步转变观念,开始了酿酒葡萄种植。如今这里115亩的示范点,近三年酿酒葡萄销售总收入已达122.6万元,平均每户每年销售收入2.04万元。

    统计显示,从2014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刘成忠在不同的生产季节深入田间、果园生产现场开展技术现场指导达670天,实地指导农民7000余人次,几乎每年都有100多天在下乡。

    就是想让大家日子过得更好

    在脱贫攻坚中,为了更精准地为每个贫困村“把脉施药”,刘成忠一有时间便跑去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家里,开展扶贫产业调研。这也让他逐渐意识到,要做产业扶贫,转变观念很重要。对于一些地处偏远、较为落后的贫困村,提升村民们对于发展产业和农业新技术的认可度,也成为刘成忠开展扶贫的“新课题”。

    “农业生产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技术应用得好,农产品的产量就会更多,质量也会更高,那么老百姓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大。”刘成忠说,多年的一线农技服务中,他经常会告诉村民,“我不是领导,不是来检查工作的,我来就是想让你们能够掌握更多技术、收入更多、过得更好”。

    刚开展“一村一品”种植示范中,有的村民不按照要求修枝,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有的人不及时施肥、除虫,导致产量降低,这都让刘成忠非常痛心。

    “以酿酒葡萄为例,过去有的人就只注重产量,不管葡萄的品质好不好,所以也就不重视技术的应用。”他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一方面积极与乡镇村沟通,让老百姓必须按技术要求来种植、管理葡萄;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院县、院企合作,让更多百姓看到科学种植带来的“真金白银”。

    脱贫攻坚中,刘成忠衔接协调四川省农科院、甘孜州亚丁红酒庄、西北农大葡萄酒学院等入驻乡城开展合作加工科技服务、技术合作。

    如今在他的指导下,香巴拉镇信沟村草莓示范点13户农户种植草莓共6亩,去年实现草莓销售收入19.6万元,户均草莓收入1.5万元;青德镇无所村的集体苹果示范点预计2023年进入盛产期后,每年苹果销售收入将在70万元以上,实现长期持续增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