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根根电缆细细拆开、把一颗颗螺栓轻轻拆卸下……“海峡突击队”队长、广州动车段三亚动车所(以下简称三亚动车所)检修二班工班长林青文全神贯注进行着“复兴号”的解编工作,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流,他也顾不上擦。
今年春运有点不一样,他迎来了5组最新车型——被广大网友亲切称作“蓝暖男”的“复兴号”动车组CR300AF,这是“复兴号”首次上海南岛服务春运。2月5日,他正在为最后一组“复兴号”漂洋过海上船前进行解编。当天,他作业所在地广东省湛江徐闻县的气温高达26度,车顶温度更高。
队员体型分清瘦和健壮
你有没有试过在码头等一列火车过海呢?海南岛是春节度假的一大热门地。进出海南岛,除了飞机,还有一条隐形的跨海铁路——粤海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连接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和儋州市。
“海南岛与琼州海峡之间的联通主要依靠渡轮。由于渡轮长度的限制,动车组(8辆编组)无法直接开上渡轮。”三亚动车所支部书记毛端旭介绍说,“动车组过海前,要先进行解编作业,也就是把动车组分离成两部分。上船过海后,再进行复编,将两部分动车组组合在一起。”
为攻克过海动车组解编、编组技术这道难题,三亚动车所于2010年成立“海峡突击队”,至今已开展10年的动车组过海工作,是国内唯一具备过海解编组装技能的动车组维修单位。
“海峡突击队”现有队员19名,平均年龄仅26岁。有意思的是,记者注意到队员分为清瘦和健壮两种特别明显的体型。“这是专门根据解编作业的特点来选拔队员的。”毛端旭笑着说,“身材清瘦的,方便钻进不到50公分两个车厢的连接处,进行各种连接线的拆卸工作;身材健壮的,有力气拆卸沉重的车钩和推开庞大的动车组。”
此次“复兴号”首次上岛,3个月前,突击队就开始学习和进行技术攻关工作,并编制了“复兴号”过海作业指导书。
动车组的解编、复编均是露天作业,过海也要看天气、海面风力、潮位的“脸色”。原定最后一组“复兴号”5日清早解编过海。4日晚,突击队接到通知,琼州海峡潮位暂不满足装船条件,过海时间待定。然而,5日一大早,天气好转了,突击队立刻作业。“去年有一次,受台风影响,我们在岸边耽搁了近一个星期。所有队员也不能离开,原地待命。”林青文说。
拆下来的每一个废旧配件都要回收
动车组车厢之间除了车钩连接外,还涉及到高压电缆、电器控制、网络传输等。解编作业中,作业人员要完成几十条动车组车辆间连接电缆的拆解和100余颗螺栓的拆卸。为保证动车组运行的绝对安全,每一颗螺栓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设置力矩,多打、少打都不允许。
解编作业现场,只见突击队队员拿着很多密封袋。“这是物料管理。我们拆卸下一个部件的紧固螺栓和垫片,就用密封袋装起来,并记录时间、对应的部位、对应的型号和个数。”林青文说,“现场作业几乎没有新的配件可调配,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丢失,也是便于旧料回收和作业卡控,防止零件遗落在现场或车组重要部位,避免动车组运行时出现问题。”
“这份工作就像‘绣花活’,需要细心、耐心和毅力。”突击队队员、动车组机械师王云说。
为把这份“绣花活”干好,尽管已三番五次的学习和实战,但每一次作业,他们仍不忘对照作业指导书、作业质量卡控表、电路图纸,一条电缆一个螺栓地确认,确保作业“零差错”、质量“零缺陷”。
连续4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复兴号”解编任务完成,顺利上船准备第二天清晨过海。
当天晚上7点多,林青文喊上大家,“走,吃牛腩去”。原来徐闻县有一家小店,店里的白切牛腩肉味道甚是美味,每次完成解编任务后,他们都会买上几斤牛腩吃。“一是给辛苦作业的兄弟们补点能量,二是打打气。”林青文笑着说。这样的习惯,他们保持了10年,也成了传统。因徐闻县的高铁站叫海安南,他们戏称为“海安南吃牛腩”。
林青文是湛江人,上百次过海解编,他都无法回家,尽管父母离作业地只有10多公里。
“今年春节回家吗?”
“回不了,马上就要护送动车组过海。”林青文轻描淡写地说,“习以为常了,大家开开心心回家过年时,就是我们铁路人最为忙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