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
杭州高新区:深化“三态融合”,建设数字滨江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以73平方公里的面积,培育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网易、新华三等众多世界级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实现了近1600亿的GDP,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80%左右……”9月17日,在科技部召开的推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介绍道。

    早在2002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实行“政区合一”,在保留了扁平高效的高新机制同时,对辖区内各种资源要素的统筹能力进行了强化,形成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的三态融合发展态势。

    在王敏看来,这既是一种涵养高新产业、高新人才和提升城市能级的发展环境,又是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的科学道路,归根结底是一种优质的创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按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的20%予以补助,有力撬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0%,省级以上企业科研机构数量在浙江省位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4年,杭州高新区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每年从财政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设立产业扶持资金。今年上半年,当地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1.87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在开工建设北航创新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的基础上,杭州高新区还先后落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家技术转移(杭州)中心、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杭州长光产业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用于布局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研发。

    王敏认为,高新区要把人才放在创新生态的核心位置,围绕人才所需,不断推动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能级。当地着力推进“人才安居”“人才一件事”“人才码”等服务措施,优化宜居宜业宜创环境,多年来万人专利拥有量、高层次创业人才数量稳步上升,保持浙江省第一。

    数周前,杭州高新区落实科技部“关于试点推广创新积分制的若干建议”指示精神,率先探索推行企业创新积分,首批纳入5036家企业,用制度固化创新优势,用数字思维提升治理效能。

    对此,王敏表示,杭州高新区坚持推进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融合发展,以最强治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层”。此前,当地就不断迭代商事制度改革等改革措施,先后创新和推广“五证合一”“证照合一”“工位注册”“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改革举措,推进“网上办”“掌上办”,行政服务中心20天减窗50%,要力争今年年内率先撤销实体化行政服务中心。

    今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提出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冲击之下,杭州高新区却逆势而进,上半年GDP增速达到7.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5%。

    王敏表示,下一步,杭州高新区将全面对标“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进一步扛起高新使命、厚植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和“全国数字治理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超过6000亿元,率先全面实施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数字系统解决方案,建成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融合发展的优秀范例,将数字滨江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重要亮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