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李 禾 江 耘 杨 仑
一条宽敞的柏油路向远方蜿蜒而去,道路一侧是竹林、荷塘和农田,另一侧是整齐排列的一幢幢小洋楼。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安吉县余村曾靠挖矿山、建石灰窑富起来,但是伴随而来的是青山被毁、河流被污。余村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发展休闲旅游业,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浙江,正是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现代化转型跃迁,村庄环境整治全面覆盖,农民生活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迈进,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经济发展最活、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融合度最高、区域协调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
“村企共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5万元
新川村位于长兴县煤山镇的山坳里,一路前行,两边青山相对出。傍晚时分,在清水涧溪边,文化礼堂小广场上,很多村民在跳广场舞,篮球场上,孩子们正三五成群地对练,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聊天。村级设施旁边是一幢幢别墅,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20年前,张坞自然村、楼下自然村、邱坞自然村、涧下自然村还没有合并为新川村,交通闭塞又没有资源,村民只能靠种红薯、苦瓜过活,别人都挖苦我们是‘苦瓜村’。”新川村党总支副书记胡春强谈起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为了发展,村民们搞起了耐火厂、笋罐头加工厂、喷涂厂、铅酸蓄电池厂等30多家企业,天能电池厂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壮大。几年间,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但溪涧变成了恶臭的“牛奶”河,大片野生枫杨树逐年枯死……2005年,村里有50多个孩子检测出有血铅超标问题,村企关系激化了。
为彻底改变村庄面貌,2008年,楼下村和周边的3个村合并成新川村,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当选为新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天任首先加大了天能集团的技改力度,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智造产业园,10年来为新川村及周边村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同时,村班子还谋划加快村庄整体转型升级,累计劝退、迁出、淘汰小散乱污企业10多家,发展有技术、有规模、有市场的好企业。如今,村中有创业带头人150多位,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5.4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72岁的新川村村民张牛大,每天早上5点起床烧水泡茶,早饭后到山上看看种的杨梅、西瓜、猕猴桃等,下午到村里的养老中心,和老朋友一起健身娱乐。“我种的瓜果、养的猪都不卖,就自家吃,提高生活品质。国内玩过很多地方了,去年底跟老伴办了护照,想去新马泰走一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没去成。不过,总还是有机会去的。”张牛大说笑着,越发精神矍铄了。
乡村旅游“红”了,生态产业“绿”了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黄徐洁开办的“横坎头农家”红色主题土菜馆就在离村头不远的位置。作为一名90后女生,2014年,黄徐洁从德国硕士毕业,回到余姚市开起了餐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她很受鼓舞,主动回到村里,同年8月开了这家土菜馆。
黄徐洁说,一开始生意并不好,乡亲们也议论纷纷,说海归的高才生还不是回农村端盘子。但她并没有气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顾客体验,特别是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周末时,常常需要把余姚市区餐馆里的厨师调回村里做菜,菜馆规模从开始的一层扩大到了三层。
横坎头村村委会主任成灿林说,横坎头村是浙江省首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推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游线,每年吸引游客70万人以上,村民们相继办起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设施,收入越来越高。在“红起来”的同时,横坎头村继续加深“绿色底色”,壮大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农民开展电商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1975年出生的何达峰,就是一位生态经济建设的参与者。2015年,他回到横坎头村开办了占地150亩的果乡园,种上樱桃、杨梅、猕猴桃。刚开始,他对农业一窍不通,果园人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低。何达峰说:“不管是科特派还是培训班,一有机会我就向专家们学习请教,到今天,也勉强算半个专家了。”
今年,何达峰在两名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引进了凤梨、甜柿等新品种,他的果园更加姹紫嫣红、硕果累累,还被评为浙江省农技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种植的樱桃被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政策好,人也要奋斗,才能奔小康。”何达峰感叹道。
据统计,2019年,浙江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6.2亿元、增长2.2%,土地亩均产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增长9.4%,连续35年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浙江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生产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增长17.4%,营业总收入427.7亿元、增长20.9%,带动就业100多万人。网络零售额超过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1253个、镇130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