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梦然
11月2日,2019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开幕式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以“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推动科技进步,创造美好世界”为题作了主旨演讲。
万钢表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高层次的科技治理国际论坛,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共同就科技发展与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及热点问题开展研讨,推动科技健康发展,服务人类共同价值和利益。
万钢在演讲中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科研范式与组织模式的重构,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呼唤高水平开放合作,这对中国科技界以及全球科学共同体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着力提升科技合作、科技供给、科技治理和科学普及水平,自觉承担起科技向善创造美好世界的责任与使命。
万钢指出,面对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
提升科技合作水平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加大,必须高度重视现代科技所共生演化的全球化风险,以开放合作的方式予以应对,不断调整和重构国际竞合关系的边界,建立新的均衡点。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以自主可控为原则,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再创新,系统掌握前沿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积极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构建自主、开放、可控的全产业链技术生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各国应携手应对挑战,建立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开展全球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提升科技供给水平 把握技术发展规律
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一部宿命论的历史,而是人类发现并把握规律进而不断创新的历史。新技术的突破和加速应用,往往会引发新产业对旧产业的替代,新技术新产业厚积薄发,取代旧产业的“拐点期”变短,速度明显加快。把握住这一规律,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就大有可为。200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LED)”专项、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工作,发布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和《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LED照明技术路线,实现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对白炽灯的替代。
提升科技治理水平 服务人类共同利益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曾经的“寂静的春天”“克隆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等等,现代科技进步使人类正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要高度重视新兴技术在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金融安全领域的风险防范和管控,在新兴技术发展以及直接催生新业态的过程中,传统的监管制度和方法未必能及时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出台包容性、变革性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制度。特别要重视新兴技术的伦理研究和教育,认识到基于大数据的算法等技术往往会造成偏见,在制定政策和规则时要尊重少数群体的权益,形成自律、他律和法律的社会生态。
提升科学普及水平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科技界的范畴,产生愈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推动科普工作从“知识补缺型”普及向“素质提升型”共享的转型升级,面向社会关切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科学伦理,推广新兴技术,避免知识鸿沟。
要更加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科学伦理的弘扬普及,更加重视科普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更加重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普及,更多提供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夯实创新创业的能力基础。倡导科学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科学决策,实事求是地向公众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最新成果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帮助公众理解科学,营造科学向善的良好氛围。通过社会文化推进科技治理体系的形成,发挥多元化科技治理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实现科技界、政府、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共生和协同发展。
万钢表示,中国有9000多万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供支撑,为世界范围内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技术不是目的,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