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杨柳依依的季节,您离开已400余天。
2018年2月11日,85岁的您走了。生前不事张扬的您,走得也悄然低调。遵从您的意愿,丧事从简,没有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家中不设灵堂。
但即便如此,您为新中国地质科技做出的贡献,您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严谨治学的品格会永远被铭记。
您是出色的地质学家。从小兴安岭—黑龙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伊始,到元古代沉积盆地解析、富铁矿会战、磷块岩研究;从中国大地构造相编图和新疆地壳演化,到大洋钻探和一系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自1953年参加工作以来,您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您在沉积学和沉积大地构造学领域,以及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您更是学识渊博、视野宽广、管理经验丰富的战略科学家。1994年,您首先提出中国科学数据共享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在联合国层面的相关合作,相关工作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的高度评价。您还提出“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等战略目标。
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您十分关注科技政策,认为这是我国科学基金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在率科技政策代表团出访英国期间,您总能以战略科学家的敏锐和洞察力,将政策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给中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让后辈感叹的是您对科研的态度。您的一位学生回忆,有些专家会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找一些有利证据来印证自己的看法,但您从不主观判断一个观点的对错,而是会细致分析每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能解释什么问题,不能解释什么问题,优点和不足何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科研方向。
芳草萋萋,您深爱着的这片土地正生机勃发。您放心吧,后辈们会传承您的精神财富,走向更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