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科教资源加速流动,大湾区发展再提速

创新直播间

本报记者 龙跃梅

    “目前惠州与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协商中,希望在几个月内启动建设,最快可在2021年开始招生。”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任广禹5月24日在广东惠州透露。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1.37万亿美元,仅次于纽约湾区的1.66万亿美元。粤港澳三地高校逾百所,在校生超300万人。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公布,科教资源正加速流动,如何乘着这股“东风”,实现区域发展?

    粤港澳高校“如胶似漆”

    3月30日,生物学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世界首例神经疾病基因敲入猪研究成果。这是由广东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四年努力,培育出世界首例能精准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亨廷顿舞蹈症猪模型。

    科研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的努力,该实验室是广东省首个粤港澳合作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亨廷顿猪’是粤港高校合作的成功典范。”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说。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得知,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走得越来越近。仅以暨南大学为例,在校香港学生5000多人,被称为香港本土八所高校之外的“第九所大学”;总人口60余万人的澳门,有2万余名暨南大学校友,平均每6个家庭就有一名暨南大学校友。

    另外,香港的大学来广东办学的节奏也加快。此前已有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在珠海和深圳办学。如今,香港城市大学也来筹建惠州校区。

    “未来准备把动物病理诊断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带到惠州校区,对以后整个广东疾病防治、食品安全以及企业间技术转移都能有促进发展作用。”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任广禹说。

    另据报道,香港科技大学计划在广州市设立分校。

    城市“闻风而动”提前布局

    大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加速流动,为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些城市闻风而动,提前布局。

    惠州市动作很大。

    5月27日,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惠州落幕。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同时,还促成了2宗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金额350亿元。

    “置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浪潮中,惠州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更多的高校科技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更多创新人才向惠州集聚,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说。

    东莞市也在想办法。

    5月28日下午,东莞市一下子请来22位港澳大学教授,交流探讨合作。“东莞如把所需的创新型要素和产业要素汇集,再将香港资源聚集,通过创新手段,与智能产业结合,东莞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时代。”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说。

    惠州、东莞只是缩影。科技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都没“闲着”,有的是在吸引人才方面“砸重金”,有的在产业发展方面“下狠手”,有的则在营造良好环境上“布重兵”……都希望借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开地方发展的“快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