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中药的标准,决不能把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混为一谈。有效成分不等于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也不一定是有效成分。”29日,在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大会上,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国良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可民众对中医药的诟病也不绝于耳,其中最常听到的莫过于“中医将亡于中药”。对此,陈国良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药一直以药典为标准,成分学是其理论基石,有些规定的标准不切实际、以偏概全,甚至适得其反。
“目前的中药药典,只能鉴定中药含有哪些主要成分,但并不能证明主要成分就一定是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某种程度上讲,再这样使用、应用下去而不改革,会让中药质量标准偏离方向,导致优劣异位、真假难辨。”陈国良说。
以当归为例,陈国良介绍,其细分为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主要成分都为阿魏酸,是完全一致的。而众所周知,不同的部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是完全不同的(当归头——偏重于止血;当归身——偏重于补血;当归尾——偏重于破血;全当归——主要作用补血、活血),因此我们不由得想知道,阿魏酸到底是活血、破血、还是止血?所以当归的质量标准以阿魏酸的含量来定性显然是有问题的。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主要成分一样,功效却完全不同。再就是药典中关于中药的性状描述、炮制方法等都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
因此,陈国良认为,一定要加强中药新标准的探索与研究,在中药的问题上应该要“有成分而不唯成分论”,要彻底抛弃主要成分学,唯此中医才有希望,中药人才能看到曙光。
正如药典中写道:“中药炮制涉及水处理、热处理以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无疑可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这便是一大方向性进步,成分是要有的,但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合理区间的来源,是通过道地性原则和疗效性原则来测定。”陈国良说。
具体来讲,陈国良建议,以道地药材作为主要依据,药材外观性状作为鉴别要点;以不同产地、采收时间、生长年限、药用部位、储藏条件、炮制前后微弱的成分变化,找出变化以及差异性,作为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对象;以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合理区间,结合道地药材的外观性状作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方向。
“个人认为,有成分而不唯成分论就是正确的方向,即按道地为优,疗效为实、为准、为真这个原则,以生熟、炮制产生的细微变化与差异为线索,深入研究、找出共性、关注差别,按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成就。”陈国良强调。
(科技日报北京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