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您的名字不为人知;身后,您的成就功在千秋。
抗美援朝时,您研制出新中国第一代军用电台;随后,您又为“两弹一星”装上“电子心”,见证新中国军事电子事业从无到有,您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7年12月19日,您挥手作别了心爱的电子信息事业,享年93岁。留下无数人扼腕叹息,惊呼那个让“两弹一星”变得更厉害的大师走了……
1950年,您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婉拒了高薪留美的工作机会。为方便离境,您只随身携带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权威书籍和一些自己的学习笔记,其他家当全留在了美国。
您说:“我们都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亲眼目睹着侵略者对我们的亲人、朋友所犯的一切罪行。虽然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复仇,但我们一定要用双手,用科学建设新的中国,再也不允许任何人侵略她,再也不允许任何人欺凌我们!”
回国后,您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为抗美援朝战场设计我国第一台军用步谈机样机。经过无数次实验、试制,仅用了一年时间,您就成功研制出比美军装备的无线电台更加轻便省电的新中国第一代军用电台,并迅速装备前线部队。
此后,您又主持研制出地面微波脉冲接力机、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与系统,后来成为“两弹一星”电子系统的核心装备,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7年,您受命担任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我们的科学研究应设法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超前一步的工作,而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您说。
1997年,73岁的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对您而言,却并不是功成身退之时,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征程、新起点。在察觉到未来战争的新特点与技术发展趋势,您又率先确立和引导了平流层飞艇信息系统和信息栅格技术的重大研究方向。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成荫”,90岁寿辰时,这是您为自己题写的诗句,是自勉,更是您晚年真实的生活状态。如今,斯人已逝,风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