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1日 星期日
“委员通道”上,三位医生的三份期待

两会直播·委员通道

本报记者 张盖伦

    已经14点40了。距离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开始,只有20分钟。

    在位于人民大会堂中厅的“委员通道”,留给第四组三位医卫界委员的时间已经不多。

    最先回答记者提问的是凌锋。名字霸气,人却是位温柔的女性。她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

    她讲了个医生和患者的故事。“我们马上要出一本书,叫‘用心’,记录医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我们讨论病例的时候,有医生为了自己曾经的失误泪流满面。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常人难以想象。”

    凌锋说,医生是在跟死神拔河,有时稍不留神,一条生命就从手中滑走。病人以性命相托,医生自当竭尽全力。但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医学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她呼吁,全社会能理性看待医疗过程,共同维护好医患关系。好的医患关系,不是所谓的“供需”关系,而是“信任”和“救助”的关系。

    王建业,北京医院院长,年过花甲。他讲的是老年人的故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养老,安度晚年,是个现实问题,受到诸多关注。

    这时,人民大会堂广播响起,提醒委员尽快入场。王建业稍稍提升音量。他说,有老人因为甲状腺老化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不想出门。“不要把老龄化当病治!”王建业说,“甲状腺器官老化,只要补一点点甲状腺素就可以了!广大老年朋友要和老龄化抗争,要有‘主动健康’的意识,积极应对。”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亿人。王建业说,他所在的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科技部、卫计委的指导下,制定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许多措施,比如启动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比如制定我国老年人的正常生理指标。“我们也重视慢病管理,成立了公益性的老年健康大学,希望老年人多了解健康知识。”

    对最后一位委员敖虎山来说,他的答问时间捉襟见肘。主持人提醒他,尽量简短。

    他是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他讲了个急救的故事。两年前,他的一位好友心跳骤停,身边没人知道如何急救,急救车到达时,已错过最佳急救时间,这让敖虎山至今仍感痛心。“中国只有1%的人会心肺复苏,在美国,这一数字是60%。”

    他组织策划了全国心肺复苏普及培训公益活动,三年来累计培训10万余人,但“我们有十亿人需要培训”。“希望国家重视这一领域!在中小学毕业的时候,公务员入职的时候,或者考驾照的时候,人们都能学习这项技能。”

    此时,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递上一个手提包大小的除颤器。敖虎山迅速接过,单手拎在胸前,“这个就是救命神器。”他知道时间紧迫,语速加快,“它的使用能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率。”他轻轻拍了拍它说,“回去之后,你们多帮我宣传宣传,谢谢啊。”

    这两年来,敖虎山也带着自己的团队奔走在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送医送药。“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健康产品里,既有科技含量又能走进老百姓家里的很少。”敖虎山抓紧最后的时间提着建议,“国家应该成立更多的由研发、生产和投资人士以及健康界人士组成的平台,加强健康产业专业化培训。”

    此时,14点50已过。三位委员讲完了这些期盼,匆匆进入会场。

    (科技日报北京3月1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