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付丽丽)“目前,我国万米全海深载人潜器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工作,开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30日,在中船重工2018年度工作会上,中船重工科技与信息化部高级专务王俊利透露。
王俊利介绍,当前,从国家层面讲,载人深潜器发展要系列化、谱系化。通常来说,作业型的载人潜器大多集中在3000—4500米深范围,7000米(“蛟龙”号)是当前载人作业最深的,4500米(“深海勇士”号)是作业范围最通用的,可以达到大洋98%以上范围,3000—4000米各种不同使用用途的潜器也在布局。
“去年开始,我们承担了目前世界第一的全海深载人潜器研制,具备到万米以下海域作业的能力,可以到海洋的任何地方,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展海试。”王俊利说。
就操作难度来讲,王俊利表示,4500米和7000米的深度操作难度是一样的,只是对装备和系统的要求不同。当前,4500米载人深潜器装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
会上,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刘郑国介绍,2017年中船重工重大科研项目深入实施。具体来讲,深海空间站总体方案深化论证、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建设等有序推进,实施方案正待国务院审批;“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器研制成功并交付用户;40兆瓦级间冷循环舰船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和33兆瓦级燃气轮机研制深入推进等。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与研发项目首次立项23项、经费8.76亿元,重点支持海洋装备、动力机电、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技术与装备研发。
刘郑国表示,2018年中船重工将继续稳中求进,高质量完成军工任务,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军民融合产业是新时代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支撑,必须在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中优化结构、重点突破、拓展提升。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在海洋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