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最近,颜宁获评某新闻机构的年度科技人物,又上了新闻。上一次她广受关注的新闻发生在去年5月——颜宁接受普林斯顿的邀请,离开清华大学。因为被某些人解读为“负气出走”,而引发广泛讨论。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出走”的科学家远不止颜宁一人。科学大咖赴海外任职的现象,圈内人士的看法各不相同,不少人认为这是“人家来挖墙脚了,要小心”,也有人提出“世界既然是平的,人才自然应该来去自如”,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的持有者,都承认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我们有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大咖“出走”不是一两个
刚刚过去的2017年,教育界的大事不少,其中就有知名科学家离开中国前往国外顶尖大学任职。不仅有引发全民热议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加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还有2017年10月,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著名计算机专家马毅入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以及北京大学国际数学中心的代数几何学家许晨阳宣布将以正教授的身份在2018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
在业内尤其引起轰动的是许晨阳的离开。许晨阳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获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任教;2012年他回到北大,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成为代数几何方向的青年领军数学家,是海归回国的典型代表。
更重要的是许晨阳1981年生人,正当科研黄金时期。在记者此前采访中,北大老一辈数学家言语间皆对他寄予厚望。就在离开的消息公布前不久,许晨阳还获得未来科学奖的百万美元大奖,引起广泛关注。
实际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科学界的重要人物离开——清华大学教授柴继杰早就宣布将前往德国科隆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们的每一次离开都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和揣测,知乎上持续出现的话题是“×××为什么离开××大学去××大学?有内幕吗?”
理性看待“引进”与“出走”
我国要实现持续发展,建设真正的一流大学,人才是关键因素。现阶段,国际人才的竞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那些高层次的人才成为了全球争抢的对象,甚至是前途有望的青年人才大家同样也都想“收入囊中”。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专家,多年来他对我国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国际化的人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曾多次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此前,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新的全球化大的未来构想,若没有国际人才的支撑,是很难实现的。王辉耀曾总结美国等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人才战略是重要一环。他说:“如果你能吸引全球的优秀青年到你的国家来学习,再把他们留下来,成为你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话,这个国家就会成为竞争力很强的国家。”
在他看来,中国迫切地需要做这件事,就是把全球的优秀人才也吸引到中国来。多年以来,王辉耀一直在多个场合呼吁,中国要有更大的智慧和国际人才的战略。
在人才引进这件事情上,我国多年来是不遗余力的。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学校,人才引进力度已经越来越大,引进的方式、层次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吸引出国深造的人才回国效力,也在争取有才干的外籍专家来华或是与中国展开合作。
“从数量上来说,归国和来华的人才肯定是远远多于从国内离职出国人数的。”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文说。在他看来,对于顶级科研人才出国任教或是从事科研应该分两面看,引进来当然好,适当地走出去也同样是学校和交流的重要一环。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我国科研水平的大跨步前进,才会有“挖墙脚”的事情发生。
人才流动确是常态,如何留人值得思索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人才的流动越发稀松平常,人才的双向或多向流动是全球化的标识之一,所以大咖们的“出走”被认为是科研共享时代的正常现象。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不管是颜宁的“出走”,还是许晨阳的离开,抑或是马毅的赴美,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实际上他们都曾有较长的赴美留学经历,此次他们赴美的学校和机构又都是他们曾经学习或是工作过的地方。像颜宁就曾多次表达对普林斯顿的怀念和景色的喜爱,所以他们的离开其实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因素。
“但是,确实希望这些大咖的离开能引起管理者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留住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一位国内顶尖高校的教授在与科技日报记者交流中表示,“科研人员需要的无非是安定的研究环境、优秀合作团队、持续的研究支持,但就这几条国内能做到的高校并不是很多。”
他表示,对于领军人才大多数单位没能找到一条特别“平和的相处之道”。极端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捧杀”——抬得太高,日子过得太好,最后科研有点干不下去了;一种是“棒杀”——天天后面要成果、追债,科研也干不下去了。
高校圈最近有个“奇葩事”就发生在这位老师所在的学校,“要么就发顶级论文,要么多交人头费”是学校今年下达的硬性指标。“估计学校是想鞭策我们,要么搞出顶级研究,要么多挣钱。”他自嘲说。(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