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外
近日,济南市小学生王峥收获了一份“大礼”——山东省在其最新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中,加入了Python(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这使原属“课外活动”的Python名正言顺地成为“课堂内容”,让喜欢“捣鼓”编程的王峥喜出望外。
堪称人工智能“网红”的Python已经超越C++等成为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但很多人不明白,Python究竟好在哪儿?低幼化渗透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孩子们能接受吗?
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王峥的指导老师、信息技术硕士陈芳指出了她周围家长们的忧虑:当“人类主宰机器人,还是被机器人主宰”的类似话题一再被提及时,他们普遍担心,编程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通用技能,假如现在不掌握,以后会不会像“文盲”一样?
致力于推动孩子们学习编程,短短三四年间,创业者李天驰已经拥有了近五十万小学生“拥趸”。他向记者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和工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一代的孩子,不仅需要与人交流的能力,也要有和机器对话的能力。编程,正是连接人与机器世界的桥梁。”
2017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中小学要设置编程教育。陈芳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而编程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工具,因此学习编程需要“从娃娃抓起”。她认为,这和中国加入WTO以后顺应全球化时代、把英语纳入基础学科逻辑相似。
在程序员的世界里,相比C++或Java等语言,Python是一种代表简单主义思想的语言。它使人们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搞明白语言本身。但在李天驰心目中,“少儿编程就像一条路,指引着我们通向另一种思维、另一个世界。我们要学会的不是如何修路,而是如何利用脚下的路,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重视编程教育,山东省并不是唯一的践行者。在2017年的浙江省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改革项目中,也提到了Python。教育部考试中心更祭出“大招”:2017年10月份,该中心决定自2018年3月起,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加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科目。
李天驰认为,相对于潜力和天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吸引小孩子去学习?可以从游戏化教学入手,采用项目任务的方式来让小孩子学习,回归到游戏场景中熟悉的画面——为了通关去学习多种技能。”李天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