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公号,给诗歌留了一扇门

玉渊杂谭

杨 雪

    近日,有人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给微信诗歌公号扣上了“杀死诗歌”的帽子,危不危言待议,耸听是一定的。单看字面,一举否定各种类型、不同质量的诗歌公号,显然有失公允。

    此前我并不知道原来专门有一类公号围绕诗歌及其周边生产内容。关注了几个同事推荐的诗歌公号,发现形式多元、新颖,内容策划也丰富。一篇推送,有的是诗歌原文、译文欣赏,配名人读诗和音乐;有的诗歌配主持人和诗人的互动。个人特别喜欢的创意是经典诗歌配上精选的网友留言感悟——大都娓娓道来又直击心灵,不得不服高手在民间。不拘泥于狭义上的诗歌,把美好文字呈现给大家,至少,我看不出这些良心公号何错之有。

    当然,微信公号鱼龙混杂,保不齐有滥竽充数的,随意敛些粗糙、油腻的“伪鸡汤”,就差在段末加破折号,然后署上“沃兹基硕德”。但这并非诗歌公号特有,而是微信公号的普遍问题。互联网传播,本就是泥沙俱下的,它提供获取知识的便利,亦考验甄别信息的能力。

    而且,诗歌公号本就是业余时间的调味品。基于这个定位,诗歌其实很契合当下这种碎片化阅读模式,在大多数人心中略显高冷的它们一下子接上了地气儿。这种联姻,或许谈不上高雅,但大抵脱离了低级趣味。

    不曾想,在这个语言、文字能力日趋退化的时代,微信公号竟春风化雨般把诗歌引入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甄选出的网友留言,这些走心的文字,读着亦是诗一般的语言,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某个柔软的角落。观照诗歌创作史,这何尝不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广义诗歌创作——互联网碎片化“跟帖体”。

    入夜,看到某诗歌公号分享英国作家达雷尔的作品《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有位网友留言:“养了12年的兄弟,今天去世了。小时候它一直保护我,陪我去上学,接我回家,帮我凶那些欺负我的孩子。弥留之际,它浑浊的眼睛看着我满是不舍。‘不能再陪你玩接球了,我走了啊’。‘路上小心,这么多年谢谢你。’我们互相看着,什么都没说,却什么都说了。”搁笔之际,已泪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