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改革派”易凡: 我不喜欢稳稳当当的生活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冯 刚 房 超
受访者供图

    走进一幢墙面斑驳的百年老楼,三拐四拐,来到易凡的办公室,这样的设计符合了一位“高产”科研者的心境:在人迹罕至的科学高原上,享受寂寞应是常态。

    但“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奢望。最近刊发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论文引发了学界关注,惊扰了这位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的日常。

    于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科技日报记者坐到易凡面前。对话,从这篇论文开始。

    发现Srit6蛋白新功能

    临床上,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但后者自身修复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如何保护足细胞或改善其损伤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易凡和同事们发现,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的细胞核蛋白——Srit6可发挥足细胞保护作用,这为与足细胞损伤相关的肾脏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这一发现被《自然·通讯》评价为“世界首次”。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容易。“除了严谨和踏实外,科研最重要的还有思维,不要固定在一种模式上,选题的把握和思维的创新非常重要。”他说。

    若干年前,对生物情有独钟的易凡阴差阳错学起了化学专业。从山东大学到中科院化学所,七年本硕连读。时间在走,不变的是他的“初心”——对生物的爱。

    后在赴美留学时,易凡开始系统接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研究,重燃少年时对生物的热情。

    跨界不简单。从化学转到生物,易凡要补的课有很多。刚开始,这让他感到很吃力。不过,这种跨专业的学习体验也让他的思维变得更开阔。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收获良多,同时化学背景让我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说。

    “mice”方法论

    科研只是易凡工作的一部分,他还是学院的院长,平时还要处理很多行政事务,但他更愿意待在学者的角色里。对于科研工作,他有套自己的“mice”方法论(mice是英语单词“老鼠”的复数形式)。

    他解释道,i即information(信息),意为对临床大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捕捉可能的疾病标记物与相关致病因子。c即clue(线索),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梳理出线索。e即evidence(证据),从实验中找出能验证研究结论的证据。

    “在实验中拿到证据,明确这个基因的重要性并确定药物的潜在靶标后,进行药物的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统称为m(medicine)。最终实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造福人类的目的。”他说。

    回国近十年,他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2010年获得“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啃下改革“硬骨头”

    “虽然他可能不想当老板,但是命运之神总是将他放在一个必须担起责任的职位上。”易凡的一位同事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他注定要扮演领导者角色。

    或许,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始建于1911年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后,疲态略显。

    沿着“研而优则仕”的路子,2016年7月易凡走上了院长岗位。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调研——他和新班子需要了解大家在想什么,期待哪些改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四年院长任期,我不喜欢稳稳当当地过下去,期待在教育理念、科研环境和机制体制上做一些改变,为学院做些事情。”

    改革,便是他着力推动的工作。

    当好一任院长,远比做科研复杂,它更需要情商,需要协调各方利益,需要得罪人。多年的科研经历让易凡更懂科研和教学规律,了解如何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把课题做好、把课上好。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些固化的东西,让人产生惰性。况且,改革是“动奶酪”的事情,谈何容易?

    易凡并没有畏难,他给自己定下了四条原则,用它们应对改革中的难题。

    “第一,原则的事情无法妥协,即使是(面对)刀枪火海。第二,事情无法推动时,你就多进行民调,顺应大部分人利益,让这种正能量推着改革前进。第三,转换角色。作为科学家你必须要有个性,不妥协;但作为行政者,你又必须学会妥协,学会倾听。遇到说服不了的情况,那就交给时间,让时间去证明改革的正确性。第四,当政者不能有私心。要能放弃自己的利益换得大家的理解,为改革赢得民心和空间。”他说。

    是教授,也是院长,易凡试着融合这两种角色,让科研与行政工作互为补充。他以整个基础医学院发展为最大的课题,以改革者和科研者的身份切入其中,希望能像做科研课题一样,把学院改革推向成功。

    期待他的好消息。

    人物档案

    易凡,一九七二年生人,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肾脏病发病机制研究,集中于糖尿病肾病研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