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他给飞机装上“中国眼”
本报记者 孙玉松

周一有约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可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栗秀清却感到格外温暖。

    他和团队成功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了空管导航设备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11月8日,他们的成果——首套国产全向信标/测距仪被民航部门列入国产设备采购目录。

    “客机翱翔空中,需地面引导才能正确辨识方向和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安全降落。全向信标/测距仪好比飞机的‘眼睛’,一刻也离不开。世界范围内,民航导航设备基本上被美国、法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的公司垄断了,我们是第四家!”栗秀清说。

    从2008年立项至今,团队走过了10年的艰苦探索之路。“这十年,就干了一件活儿。”他笑言。

    国际民用航空导航测距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其技术指标虽是公开的,但由于雷达信号发射和接收实现技术方式比较特殊,因而形成了技术壁垒。为了维护市场地位,国外公司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为攻克难关,突破封锁,栗秀清及其团队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多少个深夜,在七六四厂的实验室和车间里,闪动着他们彻夜奋战的身影。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首台测试设备制造成功。来不急庆祝,栗秀清和团队就马不停蹄投入到后期的测试工作。为了测试信号发射和接收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样机设备需不间断运行。他和团队就一直守在测试车间现场,直到完成各项测试。

    由于场地等测试条件尚不完备,作为地面导航设备,样机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外场测试。栗秀清和团队在天津的东丽湖附近搭建了临时仿真测试场。由于白天测试场地周边空域紧张,他们只能等到夜间再开展工作。“那时正是三伏天儿,湿热难捱,东丽湖水面大,蚊子一团一团的,非常凶猛,驱蚊药都不管用。等天亮收工时,每人都被咬上数十个包!”他说。

    为了验证样机在机场的实地工况,栗秀清还和团队带着设备四处寻找合适的民航机场进行测试。可由于产品还未取得正式的民航许可证,许多大机场都拒绝了他们。后来,西宁曹家堡机场由于订购的外国导航设备没到位,于是机场方面同意让他们带着产品来测试。听到此事,栗秀清连夜带队赶赴西宁。

    高原的冬天,朔风凛冽。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低温里,栗秀清团队在野外整整奋战了一个月。经过不懈的努力,今年七六四厂的全向信标/测距仪顺利地通过了民航部门严苛的空管设备检测,拿到了许可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产品方位控制最小误差不足0.5°,距离误差小于100米,性能更优,也更有价格优势。

    除了在国内空管部门开始得到应用,如今七六四公司生产的全向信标/测距仪已出口柬埔寨和津巴布韦等国。如今,栗秀清团队又把目光投向了飞机地面引导着陆系统,这也是民航地面导航设备国产化领域最后一块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