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艳
利用遍布全球的服务器优势将产能最大化,将计算变得可衡量。多年前亚马逊一个看似非常规出牌的举动,开启了云计算市场。
如今,很多人都说云计算已进入下半场,并形成了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Cloud“三国杀”之势,行业人士甚至给出“除了这三家,国外市场其他玩家很难生存,国内市场阿里、腾讯已取得先发优势”的判断。
但是,华为却喊出“要成为全球的五朵云之一”。不仅迟到,且强敌环绕,华为该怎样达成云计算主流服务商的目标?
——跨界——
传统IT转身云服务
云将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业内人士介绍,云计算目前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面向大众开放,谁都可以申请使用,资源共享给所有用户;私有云是专属为某一个客户建设的云,只服务指定的客户,不面向公众开放,资源独享;而混合云则同时包含了前两种模式,且资源可互联互通。
“由于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新技术发展的马太效应,公有云市场必然走向集中,但由于数据主权等限制,不可能被一两家服务商垄断。在公有云市场形成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格局之前,华为有决心、也有能力和伙伴一起,在智能社会时代打造全球‘五朵云’之一。”华为轮值CEO郭平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7)说出这句话时,不少人对华为等传统IT解决方案提供商“跨界”提供云服务,与互联网厂商一较高下的能力存疑。
业界一直有这样一种认知,“具有服务基因的互联网厂商才是最适合的公有云提供商”,因为亚马逊AWS、阿里云等电商的商业模式、IT架构与公有云一脉相承。
“基因只代表了一种成功的可能,关键要看云服务商能否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电信行业专家柏松9月19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数量众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大规模上云,那些起步于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厂商,在华为这样的厂商面前反倒“底气不足”。因为,他们不具备传统IT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服务企业级用户的基因和优势。
——优势——
核心技术提振信心
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2086亿美元。广阔的公有云市场,还没有哪家企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正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大企业“云化”需求还没有真正爆发。
柏松说:“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任何一家云计算公司而言,都是公平的,华为云切入公有云的时机,显然深思熟虑。”
郭平援引任正非的发言“大机会时代,拒绝机会主义”表明华为的态度,在云计算的风口期观望并积聚实力,在云计算与客户需求结合产生明确的价值后,毫不犹豫切入,并向业界释放明确信号,华为将对云计算持续、长期投入。
当阿里云2017财年营收规模已达到66.63亿元,AWS以及微软云服务早已跨越了百亿美元大关,迟来的华为胜算几何?
“如果没有高速、稳定的联接保障,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说,“做联接的公司很多,联接万物的公司很少;做云不难,成为‘五朵云’之一,不易。既能做好联接,又能做好云,只有华为。”
柏松说:“以在IT基础设施、关键网络设备、核心技术等方面具有的压倒性优势,华为在联接方面的确可以秒杀对手,华为在公有云市场的前景值得期待。”
——联接——
客户可以灵活配置
只是,公有云的服务相对标准化,私有云的服务又包含很多行业属性,华为云要怎样平衡这种服务的局限?郭平表示,当无法用标准化的公有云满足政府、金融、交通等各具特征和诉求的行业需求时,华为以混合云提供“定制性”服务。
郭平说:“华为致力打造面向实际业务场景的云,使得客户可以在华为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间灵活配置,也可以轻松地把第三方云纳入管理。”
据了解,华为公有云与私有云采用统一架构,这种平滑演进、一致体验的设计模式,使得企业的业务可以高效且自由地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平台之上,相互间可以迁移和扩容。柏松说:“这表明华为可以在云服务的空间自由腾挪。”
不仅如此,当业务场景复杂,业务范围遍及全球的大中型企业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主要需求者,是否拥有一个具有强大技术支持能力的服务团队和通达全球的线下服务,成为云服务企业的制胜关键。而华为在30年企业服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以及可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本地支撑团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通过和电信运营商几十年的密切合作,华为的技术和产品经历了数不清的重大考验和锤炼,为华为云在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添加了重重的筹码。这让那些将安全、稳定、可靠作为主要诉求的大中型企业深信,华为拥有提供运营商级别的安全、可靠、稳定的云服务能力。
——模式——
不碰应用不碰数据
华为云上线运营以来,业内对其商业模式、生态模式的研究和猜测从未停止。
郭平强调,华为是一家技术公司,华为云的商业模式始终是“靠技术和服务变现,不靠用户数据变现”。“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运营原则成为华为和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区别。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官杨晓灵说:“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承诺,让我们感到十分放心。我们需要像华为这样可以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厂商。”
从2015年华为发布云战略时起,华为对合作伙伴的态度始终不是一家独大。但是,华为的生态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从“项目”式合作转为“平台+平台”的长期合作模式。即华为输出ICT能力,并固守边界,平台级合作伙伴则输出行业能力,双方共同支撑各应用场景中的方案商,以达成为客户服务的目的。
——让利——
开放合作做大产业
为了支撑这个生态圈的健康运行,华为在提出要进入云计算市场TOP5时,表示将继续“让利”给合作伙伴。“这表明华为云着眼的是通过开放合作做大产业、做大市场蛋糕。这样,即便是1%的收益也十分可观,而且这种收益可持续、健康。”行业研究者蒋均牧表示,“这种战略思想曾帮助后起的华为在IT业务领域取得快速增长。现在,华为仍然坚信做大蛋糕比做大份额更重要。”
华为“做客户最信任的伙伴、做平台的平台、做生态的土壤”等理念显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同,目前,华为已拥有400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2400家服务合作伙伴、12000家渠道伙伴、80000注册开发者。华为透露,未来三年,华为还将支持百家伙伴收入超亿元,并投入10亿元发展云伙伴。
这种抱团打天下的思路为华为带来了什么?
如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所说:“华为云今天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进步最快的。”
数据显示,华为云从推出到现在,用户增长率达到238%,新增云服务超过40款,新增云特性超过4500个……
观点评说
数字化转型已经跨越了“要不要”,进入了“如何做”的阶段。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有企业崛起有企业失落。有数据统计,在10年内,有40%的财富500强将消失。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平均寿命已从67年降低到15年。
庞大的商业帝国,竟能够如此快速被颠覆,说明数字化的进程超越了业务本身。
当所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视频分析、IoT平台管理,都可以以购买云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领导者们在认同了云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和数字化转型的工具的同时,往往又会陷入对变化的畏惧,和对现有业务是否能够维持稳定的担忧。
事实上,世界500强中已有197家,前100强中有45家企业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这种全球大企业优化后的选择,毫无疑问将为很多在选择数字化转型ICT合作伙伴时举棋不定的中小企业提供借鉴和安全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