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在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万 钢(二○一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北国春城,隆重召开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以“创新驱动 全面振兴”为主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展览、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系列活动,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这次会议是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年度盛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出席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届年会大力支持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各地区各部门、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前所未有,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去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奋发图强,跟踪超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持续跟进世界前沿,在航天、深海、高铁、核能、生物、超算、通信、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成功实现“后发先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逐步开始在重点领域打造“先发优势”,向“引领型发展”的新目标迈进。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领跑”领域,认准方向,勇闯创新“无人区”,发挥引领带动产业变革的能力;在“并跑”领域,把握时机,敢于“弯道超车”,构建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在“跟跑”领域,实施差异化追赶策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打造先发优势,既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要有效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为世界所瞩目,这背后是国家多年来对信息通信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前瞻部署和持续投入。几十年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这或多或少隐含着发展水平落后的意思。而今遍布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共享单车集成应用了智能芯片、射频识别、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超级计算、移动通信、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超前部署,发挥了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改变了自行车产业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和社会大众的生活出行方式,这是以新技术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生动例证。

    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应当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注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把加强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些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2位,总被引用次数连续3年位居第4位,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3位,化学、材料、物理、工程、数学、地学等学科进入世界前列,铁基超导、中微子、量子信息、纳米、空间科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基础研究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明显的差距:一是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和结构单一;二是从实践中凝练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战略性基础研究力量不强;四是缺乏把基础研究有效转化为原创能力的体制机制。基础研究领域的差距直接影响到未来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些重点领域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共性核心关键技术不能突破,我国产业发展将面临长期锁定在中低端的风险,这在信息产业的操作系统和CPU芯片、制造业的“四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必须增强创新自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志向,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更多更快地凝练和解决各领域各行业的科学问题,力争在若干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第一,强化对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201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近百项科技计划基本完成优化整合,新五类科技计划体系和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建立并常态化运行。

    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对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注重自由探索和学科交叉,强调学科发展和人才团队培养,经费投入已达到260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门设立了“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继续进行稳定支持;启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支持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在其他40多个重点专项中,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在2016年和2017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基础研究类项目占总经费的34.7%。2016年,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的四分之一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

    基础研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以应对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为例,改革前是多个科技计划同时部署,相互之间交叉脱节。现在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既有雾霾成因等基础研究,也有检测、预警和减排技术研发,还有示范应用。在解决直接污染成因问题并应用于能源、环保、汽车、钢铁等产业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出了京津冀特定气象环境条件下二次污染成因的新理论,为国务院启动“蓝天保卫战”重大科技行动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农业化肥减量、禽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专项的启动实施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按照中央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强化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与科技重大专项形成梯次接续的格局。

    第二,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例在15%左右,我国仅为5%左右,不仅总量上有差距,结构上也有明显不同。在我国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是25.2%,美国联邦政府是23%,两者基本持平。而美国州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例是26%,我国地方政府只有7%。美国企业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是4.4%,日本是6.8%,韩国是13.1%,而我国企业只有0.1%。美国社会捐助资金的20%左右投入到与社会发展、生态研究相关的公益性基础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基本为零。

    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必须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稳定支持的力度。通过央地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强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探索成立联合基金、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慈善捐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

    第三,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加快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过去我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多是把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日益缩短,应用更加快捷,有些领域在实验室里就可以诞生产品,实验室就是“生产车间”。我们要适应这种新特点,加快从知识到技术并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等市场化的创新主体更加主动介入到创新链的前端,与高校、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联盟和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参与基础研究。华为正是与世界顶尖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基础研究进行全球布局、持续投入,才能在5G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和研发中抢得先机。百度、腾讯等企业在机器翻译、深度学习和智能汽车等基础前沿领域积极进行研发布局,同时开放资源,才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创新活动开源开放的新趋势,使“大发明”与“微创新”相结合,以“挑战赛”“揭皇榜”等方式,凝练和解决来自于实践中的科学问题,探索科研活动的众包众筹,充分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潜力,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大学生、青年人的奇思妙想转变为发明创造,转化为人生财富和社会价值。

    第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通过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与发展,凝聚和培养优秀人才。战略性科技力量,不是“命名”出来的,而是靠“实干苦干”实现的。我们要有一支心无旁骛、长期深耕、勇攀高峰的科技人员队伍,有一批站在世界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这才是战略性科技力量之魂。要改革评价制度,确立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倡导“板凳一坐十年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潜心治学精神。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科研规律,既要放权激励,也要科学监管,把制度规定的“他律”与科研人员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建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引导科技人员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典范。

    同志们,朋友们:

    过去一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高举创新争先行动旗帜,精心组织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不断增强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与科技工作者的紧密联系,创新思路方法,丰富服务内容,激活学会组织的连接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培育基层科协组织,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科协组织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大有可为,至关重要。吉林省是东北亚地理中心,工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希望吉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产业体系,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厚植新优势,奋起直追、重振雄风。中国科协愿为吉林发展添薪加柴,助力加油,支撑服务。

    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总书记“两个融入”的要求,是对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拳拳期望和殷殷嘱托。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精神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秉持科学报国的理想,坚守创新济民的使命,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勇担创新发展的重任,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