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四川:“一号工程”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砥砺奋进的五年·区域创新

本报记者 盛 利

    “通过‘军标’认证工作,有助于企业拓宽销路,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进入军工领域后,军工产品的标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质量及管理水平。”拿着年初刚获得的国家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为民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因为看好四川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态势,这家从事新型二、三极管和LED应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去年10月走进四川绵阳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委托对方开展民参军资质认证服务。仅不到100天,中心就针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完成了具体工作策划方案,邀请相关专家多次前往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快速迈过这道民参军的“门槛”。

    作为由科技部授予全国唯一军民融合服务平台,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去年5月启动运行以来,已经建成军民两用技术信息对接、在线交易、大数据分析等线上“优科服”平台,和成果展示、认证培训服务、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为主的8700平米线下平台。“我们已入库800余项科技成果、300余名专家、80余项科技服务资源和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10个军民融合创客团队,并与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链接。”中心负责人蒲良驹说,这里将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形成立足科技城、服务全国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当前,四川正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加快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全面创新改革中,四川正突出军民融合这个核心任务。”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卿表示,四川已在全国率先设立规模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率先开展军工单位、军工科技成果市场化改革探索,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并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所有央属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川布局总额为4500亿元的军民融合项目。

    而在四川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2年来,全省通过梳理总结、有望全国推广的8条经验中,有3条都涉及军民融合领域。今年1月,四川省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绵阳揭牌,通过“互联网+仪器服务”模式,未来这里将整合仪器资源10000台以上,年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建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级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我们建立这样的平台,是要把四川省集聚的大量军工科技优势通过这个平台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说,目前四川还成立了聚集90多家企业的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以中物院为牵头单位的高端材料产业联盟,依托西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我们正尝试建立一种机制,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整合到一起,以实现多要素、全方位、高效益的推进。今年到明年是深化、总结、完善、提高的阶段,未来我们将结合中央精神,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