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17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显示,自2013年8月以来,已有96个全国学会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共396个,吸引各学科领域科学传播专家4681人。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国土资源部也于近期聘任了12位院士专家为首批国土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查尔斯·雷主编的《大众科学教育者》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时代。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科学应用于产业和日常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在工厂和工作中,而且在我们的徒步旅行和游戏中,科学被用来为人类服务。”可以说,科学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我们不仅要享受科学带来的各种益处,同时也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使用科学,更应该理解科学,这就离不开科普。
可以说,当前科普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进行科普,而是该如何进行科普,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普,我们就需要有强大的科学传播团队,因而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就变得更加重要。
就目前而言,科普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科普工作也没有被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大批专家和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中。此外,科普也是一门艺术,这不仅需要从事科普的专家和学者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入才能浅出,而且要求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让公众能够理解和欣赏,既严谨又不失美感,这也应该是善于做科普的人应该具有的一些技能。
自英国发布《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以来,“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开始在全球众多国家出现,但是在强调公众理解科学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科学(家)理解公众,当然这里的公众并不单纯地指普通大众,还包括媒体,情境等等。自C·P·斯诺提出“两种文化”以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隔阂并未消弭,特别是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张力一直存在,在消除隔阂方面,我们一直在强调让媒体理解科学,提高媒体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因为媒体是“把关人”和“第四权力”,只有媒体记者理解了科学,他们才可以向公众更好地传播科学,毕竟媒体依然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科学也应该理解公众(媒体),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也应该是科学传播团队建设的一个方面,因为科研人员是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如果你不知道要驶向何方,是没有风会帮忙的,所以了解和熟悉公众以及媒体也是科学传播人员需要的一种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