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为城市地下管廊装上“智慧芯”
本报记者 刘 垠

    两会声音

    暴雨来袭,地下水突然倒灌四溢;道路开挖,煤气管道被挖断。针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困扰,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代表建议,打造城市“智慧芯”,加快推进城市智慧管廊建设。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地下综合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2016年4月,贵安建成国内首个智慧管廊系统管理平台;2016年12月,上海建成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燃气管道泄漏、破损等情况。

    “但是,当前我国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行政执法分属不同部门,涉及水务、燃气、电信等几十个单位,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状况。”郑杰说,而管廊信息化发展的难题是,智慧管廊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新型技术,我国集成水平仍较低,传统作业方式需升级换代;多部门、多种管理体系使得系统对接复杂,数据难以融合;地下管线信息属于涉密信息,地下管线资源难以有效开发利用,等等。

    郑杰表示,作为城市运行的心脏,当前城市管廊建设的重点应是提升管道能力,加强城市管廊的集中管理和顶层设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投入。 “建议政府牵头实施‘1+N’的基础设施建设,‘1’是指打造全国性的智慧管廊专网,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专线互通;‘N’是指推进各类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包括管网智能监控云平台、管网信息地图、智能预警和报警系统、巡检系统、事故诊断与事故仿真模拟系统等。”郑杰说。(科技日报北京3月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