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感言
“螺栓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不要简单看这个价值几毛钱的小螺栓,哪怕我们的高端国产发动机上,几乎100%用的进口螺栓。为什么?”
来自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的徐小平代表跟汽车发动机打了三四十年交道。他认为,虽然中国汽车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产销量连年增长,自主品牌不断成熟并走向海外,但在部分零件上,不得不花高价买进口货。
他告诉记者:“作为通用标准件,每个螺栓上面都有一个标号,标注着它对应的扭矩、拉力强度等,但现在很多国产螺栓,标号是高强度的,实际它材料不对,热处理不对,没有高强度的能力。用户用了以后产生安全事故提前损坏,会带来损失。”
在发动机上,有些螺栓的“生命”只有一次。“比如说固定发动机缸盖的两个螺栓就不能重复使用,因为它是运动件,受力件,一旦拆开强度、精度就衰减了,就不能重复使用。这就要求这个螺栓的材料、热加工工艺的‘火候’拿捏等等要求很高,有时候哪怕强度差一点点,就会发生事故。但国内还没有这种加工能力,关键螺栓只能进口。”
为什么我们造不好一只小小的螺栓?
“我们的专业水平不够。”徐小平说,因为国外有比较好的专业分工,一家企业长期专做螺栓,越做越深,越做越精,乃至全球各地都去买它的螺栓。反观国内,一是因为产品体系不健全,企业在专业领域研究不深,有些领域只能靠经验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二是缺乏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造成我国在技术领域难以实现重大突破,“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同样一个发动机零件,大家都想得出,也设计得出,现在关键是造不出”。
他手里握有一支驻地发放的圆珠笔。他旋转笔的下部分,似乎想拿出里面的笔芯。但扭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住了,向记者展示:原先通过螺纹固定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居然在扭到一半时打起了“逛”,“如果拿到发动机上,这就是一件次品,应该扔掉的”。
徐小平认为,所谓的精细化,第一要抓过程,必须通过质量认证体系,或者是行业或者是国家质监机关的检验;还有一个渠道是通过用户抱怨,或者是投诉质监部门倒逼我们把质量提升上去。“不马马虎虎,管控整个制造体系,才能造出经得起考验的产品。”徐小平说。
他的建议建立质量监管体系,小到一台车床,大到一个车间,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怕报废率,报废率越高,说明你越严格;其次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在专业领域干下去,小而精的公司越有竞争力。
(科技日报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