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6日 星期一
快看,部长通道长这样
本报“网红”记者张盖伦

    盖伦跑两会

    部长通道,大会堂内一条神奇的铺着红毯的百米通道。省部级领导们会在这里,向媒体们简明扼要地传递信息。它在我心目中,是个挺刺激的地方。

    就在我兴致勃勃琢磨“拉住部长的一百种姿势”时,本报资深摄影记者给我泼了一盆凉水:你能看到部长就不错了!

    直到今天我懵懵懂懂“循着声”摸到部长通道,才发现此言非虚,来得晚了,那只能从人缝里看部长。

    为什么说“循着声”呢?因为设置部长通道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里有扬声音箱,部长们说什么,听得特清楚。问题在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媒体同行和大家的摄像机,已经把部长通道的一侧围成“水泄不通”的模样。大家亲密无间,挤在一起,将手机、录音笔和带logo的话筒瞅着空隙伸出去,弱弱地刷着存在感。

    工作人员将部长依次请来,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间歇。部长们也在准备好的发布席前,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工信部部长苗圩回应了电信诈骗,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谈了谈经济增速放缓,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讲了讲消费者网络购物权益维护……

    基本程序是,一位部长走上发布席后,工作人员替媒体抛出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回答两道,就可以离开,把位置留给下一位“候场”的部长。

    一直到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出现,采访区骚动了。

    “摇号怎么看?”“共享单车怎么管?”此时你就明白,有一副清亮而又有气势的嗓门,还是很重要的。

    “摇号治理交通拥堵,是治标之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李小鹏全答了。

    再下一位,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韩部长回答了两道工作人员给出的问题后,媒体们进入了嗓门自由比拼阶段。我身旁的一位央广女记者喊了声“玉米”,试图用两个掷地有声的字来吸引部长注意力。但是韩部长似乎并没有听到,回答了另一道问题。女记者再次喊道:玉米结构调整!然而,被重重话筒包围着的部长,只留给我们一个侧脸。

    其实,韩长赋算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在部长通道回答问题最多的一位。40分钟时间,来了8名部级官员,平均每个人在部长通道上停留的时间,约为5分钟。

    听老手记者说,这次采访区其实相对安静。往年,记者们还会把那些打算从部长通道偷偷溜走的部长们高声喊住,但这次,工作人员安排的部长已经足够密集,记者无暇分心,完全顾不上搜寻那些“漏网之鱼”。

    可以看到,“部长通道”一直在改进,挺好。但如果部长能回应更多热点问题,那就更好。甚至,有可能的话,“部长通道”也可以不只是一条通道,而是一个开放的采访区。部长不用非得等上一位发言结束才能上前,数个部委的迷你型记者会可以同时在红毯上进行。那画面挺美,希望部长们也这样认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