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时代进步的最强音。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三地协同发展对于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推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1月10日,“京津冀区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旨在建设面向京津冀区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服务的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服务创新模式。保定市政府副市长蒋栋、北京市科委委员王建新出席项目启动会,并对该项目寄予厚望。
该项目由北京市科委京津冀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实施,将会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检测、认证领域丰富的优势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加快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设计,扶持培育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院长姚和军介绍道:“‘京津冀区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项目很好地整合了首都检测认证领域人才、设备、管理方法等优势科技资源,将服务于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项目通过首都认证资源与保定园区检测实验室的对接,将开展建设‘京津冀区域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探索,形成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和统一的检测认证服务规范,产生长效的区域协同技术创新,服务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
这只是北京市科委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一个小案例。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方向下,北京市科委立足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核心,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及向津冀产业创新资源外溢。
一方面,培育行业创新载体,推动京津冀区域研发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2015年4月,北京联合津冀科技部门、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70余家单位共同成立“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行业创新载体,推动京津冀区域研发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该联盟推动6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在津冀落地,工程投资总额达到6.7亿元;发起成立国内首个钢铁业节能减排创新基金,规模10.5亿元。
另一方面,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全面推广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区域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一站一台)合作模式,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北京科技资源向河北辐射转化。以“河北百县行”为工作抓手,共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据统计,2015年全年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34.2%。2016年1—11月份,北京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3103项,成交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71.8%。
同时,北京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开展京津冀菜篮子保障、京张地区生物燃气技术装备集成应用和河北正定县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建设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科技示范工程,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服务民生的能力。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瘦身”做“减法”的同时,更要做好经济结构优化的“加法”。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与津冀的创新联动,打造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创新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