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老母鸡抵罚款”之类新闻还是少些好
□ 张行金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消息,说某地一中年妇女骑车逆行,被交警发现并阻止,准备罚款时,女子称身上没带钱,欲以车上捎带的一只老母鸡充抵罚款。交警当然没有收下老母鸡,该妇女最终配合交警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消息甫出,各大网站转者如云。为什么?这确实是一则好新闻,有故事,有情节,有起伏,有反差。有句话说得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这里,如果没有“老母鸡”这一道具,这消息打死也不会如此火爆。

    都是“老母鸡”惹的祸?当然不是!是一些记者、编者和读者的“看客”心理作祟!这种心理啥表现?就是道貌岸然、麻木不仁,喜欢看别人落魄的模样,喜欢看别人窘迫的情形,喜好笑话别人,喜好奚落别人,在嘲笑或愚弄别人的过程中,“高大”自己,“绅士”自己!

    这种心理,在一些影视作品上表现得较为突出。比如一些作品对智障体残者,极尽嘲弄之功。于是笑点暴涨、卖点飙升。

    切回主题,这则消息中,该中年妇女“贫穷、寒酸、无知、无赖”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可否尝试着推测下新闻背后的故事?假如该妇女真的身上无铜,对她“欲以老母鸡充抵罚款”的举动,你会怎么看?还笑得出来吗?

    该文中,记者有写中年妇女的“尴尬”,有写她的“寻思”。这些细节,表面上体现了记者观察的细致,笔法的细腻,里子则恰恰透露出该记者的冷漠与木然。凡事讲一个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处理事务这样,创作文章也是如此。

    几年前,朋友聚餐,笔者是主客。席间,传菜女生一不小心将菜汤洒在笔者身上,朋友动怒,传菜生当时非常尴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见状,笔者只问了女孩一句话:“是你啊,你老爸还好吗?”便顺顺当当地圆了场。实际上,笔者与她素昧平生,说那句话,只怕她自责、难堪和不安。

    此事已过多年,但一直温暖着笔者的心灵,并时常警示自己,不说过头之话、不作过头之文。予人玫瑰,总能收获余香;许人安好,必将晴天可期!

    关网沉思,但愿“老母鸡抵罚款”之类的新闻更少一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