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加映场次能拯救艺术电影吗
文·何勇海

■玉渊杂谭

    近年来,艺术电影在市场上的惨淡境遇引发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如何为艺术电影提供良好的发行、放映渠道,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10月15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5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第十三届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正式启动。9家电影院线渠道方拿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个影厅作为首批加盟影厅放映艺术电影,保证每天至少放映3场艺术电影,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次放映。(10月24日《中国文化报》)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宣告成立,值得文艺片的拥趸们“喜大普奔”,他们终于可以在影院里经常欣赏到文艺片的妙不可言了。虽然首批文艺片放映厅只有100个,但接下来,该联盟还会在全国征集400个合作艺术影厅,并逐步扩大整体布局,最终实现3000块银幕动态放映艺术电影,让更多的艺术电影与观众见面,这就解开了文艺片发烧友们“想看却无处看”的困扰。不过,这个艺术院线联盟,能承担起扭转国产文艺片的困局吗?我看比较难。

    文艺片一直危机重重。不少文艺片口碑虽不错,但上映后几乎都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其中原因,在于一部分文艺片太高冷。比如由30余位华语明星助阵的《黄金时代》,耗资七千万、筹备三年拍摄又三年,但因很多观众不熟悉女主角萧红,兴趣不大,表现方式也被评像教学片、文献片,不像大众电影。若文艺片“千片一面”、同一种色调、同一种情绪,不能换一副面孔,有放映的地方,却难以把观众召回影院。

    从电影观众来看,我们的文艺片观众还很小众。在任何一个自由竞争的电影市场,掌握着某种类型电影“生死”主导权的,一定是观众。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虽然井喷,但文艺片的观众基础远远没有建立,文艺片的认同度长期较低,观众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即使我们尽可能多地给文艺片一些放映机会,仍可能落得个“有片不看,有厅无人”的尴尬。毕竟电影观众的观影水平不会在短期发生质的飞跃。

    再从经营压力看,艺术院线联盟能挺多久,也很成问题。正因文艺片太高冷、受众规模小,在国内院线始终处于弱势,常常只能“一天游”甚至“一场游”,毕竟影院、院线要讲究经营成本,何况房租、人工等成本目前都在大幅提高。据报道,过去业内也有类似于建立艺术院线的消息,但最后往往悄无声息。目前北京有三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影院,基本都处于盈利困难甚至不盈利的境地。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能够走多远,让人担心。

    总之,在商业片最好的年代、严肃电影最坏的年代拯救文艺片,不能仅靠放映环节,需要电影大环境的培养与支持。换言之,文艺片最终要摆脱困局,除建立艺术院线联盟,还要靠文艺片自身进行调整和完善,寻找艺术创新与观众接受之间的平衡点,要坚守艺术追求,也要注重市场营销,从题材与演员选择到后期宣传发行等,扩大自身影响;也要靠政策扶持,通过资金补贴鼓励文艺片创作与宣传发行,推动解决文艺片投资难、票房低的问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