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可视化无损“穿透术”揭示
3亿多年前的四足动物过着水栖生活

    科技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们利用可视化无损技术实施“穿透术”,重新详细检验了来自现今格陵兰岛的一组四足动物化石,结果显示,这些有3亿多年历史的标本死时仍是幼体,且过着水栖生活。英国《自然》杂志7日在线发表的这项研究,为了解早期四足动物不为人知的生活提供了最新信息。

    从鱼过渡到四足动物——最早的四足脊椎动物及其后代,这一过程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但最早的四足动物(如棘螈)的生活历史和行为在许多方面仍不为人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类已发现的早期四足动物化石十分稀少,且一般是破碎的。

    此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苏菲·桑切兹及其同事利用一种无损技术——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显微断层成像技术,以可视化方式分析了棘螈的上肢骨(肱骨)。这一技术具有高穿透性、高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的优点,无需使用对比剂就能显示传统X射线无法呈现的细节,非常适合于微体化石和医学领域。研究对象棘螈标本收集自东格陵兰岛,距今约有3.65亿年历史。该位置有相当多动物死在一起,死亡原因可能是先后遭遇洪涝干旱,此前已在这附近发现了200多个骸骨组织。

    研究人员分析了骨骼的生长形态详情,发现一部分骨头形态显示出生长阻滞的情况,并发现这一“群墓”中的所有单体,包括体积最大的“一位”,死亡时仍为幼体。此外,棘螈四肢骨骼生长较晚,表明了这些幼体完全是水栖的。

    根据这些骨骼分析,论文作者进而提出了棘螈水生幼期较长的观点,并且发现其实棘螈幼体可以在很少有或没有成体的情况下成群生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