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
傅雷之后,惟有字幕组可慰?
文·尼 三

■玉渊杂谭

    今年是傅雷先生去世50周年。傅先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斐然,但在大多数人心中,他还是以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被纪念。古希腊传说中有个普罗米修斯,他把火偷来送到人间,却受到了天庭的惩罚。鲁迅先生用“盗火者”来称呼翻译家,他们借外国的火照耀中国的黑暗,把中国引向光明。

    近代以来,翻译在古老中国的近代转型中居功甚伟。即便说,一部近代思想史,半部翻译史,似也不为过。这一长串的盗火者名单,包括傅雷,也包括鲁迅,还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黑奴吁天录》译者林纾、《天演论》译者严复、《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等。我们想起莎士比亚就会想到朱生豪,想起托尔斯泰就会想起草婴,而许多镌刻在历史上的大人物,大都是喝着翻译家的奶长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又出现过一次翻译的春天。今时逛旧书店,依然能买到那时译过来的书,印数足令今天的出版人口水不止。当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翻译新的繁盛也应运而生。当然,译作大潮汹涌之下,也出现了常凯申、孟修斯这样的大梗,令人对浮躁的译风忧心不已。

    或许,当世还没有出现严复、傅雷这样的大翻译家,但若算算有资格续接上文所说之盗火名单,字幕组算得一个。字幕组不是一个人,而是活跃在网络上,为国外影视剧配字幕的一个群体,其成员大都以让人会心一笑的马甲示人,为避免广告之嫌,恕不列举它们的名字了,各位不妨根据观剧口味自行脑补。

    作为互联网的伴生物,字幕组流行的年头不长,发育却很凶猛。早期,他们主要活跃在论坛,后来渐成一个翻译圈,现在则已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翻译文化,对于今天的“网生代”来说,这种文化是他们成长离不开的奶水。

    字幕组的语言生动活泼,他们从事的工作却严谨专业,片源、翻译、校对、特效、时间轴、计时、内嵌、后期、压制、发布、监督等多个环节,绝对是一条精准的流水线。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字幕组的成员不以翻译牟利,纯凭兴趣爱好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如某字幕组头领所言,“能令更多人跨越国家的樊篱,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世上的精品,多出自兴趣,正是这一点,让他们的翻译质量达到了神级水准。

    字幕组译笔之精当,真令人叫绝。白岩松在一篇文章中曾给予字幕组很高的评价,大意是说,字幕组的水平比起译制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是的,当看到隆鼻深目的洋人在屏幕上大喊,而下方蓦然出现一行“葫芦娃,赐予我力量吧”时,怎不令人倍感亲切而对译者肃然起敬呢?

    或许有人说,字幕组的翻译与原文并不严丝合缝,太多调侃,不够正经。那不妨看看严复老先生是怎么说的吧:“中间义恉,则承用原书,而所引喻举例,则多用己意更易,盖吾之为书取足喻人而已,谨合原文与否,所不论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