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钛谷“蝶变”:“高冷”钛产业的接地气“逆袭”
□ 殷兴龙 魏 薇

    由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16年“钛与生活·钛谷论坛”将于9月2日—9月5日在宝鸡市举办——

    4500米载人潜水器TC4载人舱球壳,是宝钛集团研究制造;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所用的燃料装卸与贮存系统,是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荣誉出品……这些提振宝鸡制造信心的高端项目,所用的材料和技术都与钛金属有关,且都出自宝鸡本土。

    在普通人眼里,钛产业很“高冷”,多应用于航天、深海等特殊范畴,或是军工产业,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亲密联系。而在业内人士眼里,钛产业早已过了红火期,现在的利润挤压到“历史最低点”,遭遇冰冷的市场考验。

    任何一项专业技术的突破,如果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从痛点解决问题,那就只是缺乏灵魂、没有色彩的“科技秀”而已。钛产业今年也要钻探生活,寻求发展的新机遇。由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16年“钛与生活·钛谷论坛”将于9月2日—9月5日在宝鸡市举办。这场论坛和以往相比,特色在哪?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关注点?

    痛点:“中国钛谷”知名度有待提高

    目前,宝鸡市拥有钛及钛合金产业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40多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占到400家以上。此外,宝鸡市钛材年产量达3万多吨,约占国内钛产业总产量的85%、世界钛材总产量的22%,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世界第四。

    这些占比听起来挺振奋人心的,可实际上外面有多少人知道呢?宝鸡高新区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他们到西安交通大学请一位教授做科研服务,教授说到自己研发的一个产品需要用到钛材,辗转多个渠道,最终找到南京一家企业给他们提供原材料。这位教授并不知道,近在咫尺的宝鸡,竟是钛材加工大市。

    一些钛企老板告诉笔者,他们过去也是和国内的贸易企业联系,由对方负责接单,

    很多产品虽是宝鸡造,但是中间转几手后,就被贴上了下游企业的商标,宝鸡企业只是代加工而已。在产业链的前端奔波,为他人做嫁衣,使很多宝鸡本土企业至今没有创出自己的品牌。

    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的专家也说到一个尴尬的问题,低端领域,我国钛材产能过剩,钛价这几年也遭遇“滑铁卢”,但很多高端领域的钛材应用,仍然选择外国产品。中国的钛产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主旨:一堂引导钛消费的科普课

    以往的钛博览会,邀请部委官员、业内制造“大咖”、高校研究院所教授等,共同“烹制”思想盛宴,探讨行业发展走向,宝鸡也因此成为大家心中的“钛城”。

    今年的钛谷论坛更接地气,宝鸡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这次论坛更像是一堂有关钛材应用的科普课,我们着力宣传钛及钛合金的科技知识,让人们知道钛的优势,不仅是‘上天入地’可用,厨具、人体骨架、体育器械、饰品、艺术品等多个领域都能用到钛。此次盛会会集国内外行业专家,就是要让他们传递给企业家国际钛行业最前沿的动向,本土钛企业怎么参与国际分工,需要清除哪些行业壁垒等。不仅要让参展企业长见识,也要吸引国内外商家来钛谷发展钛制品产业,推动宝鸡钛谷钛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面向全球生产厂商和专业设计机构征集展品。展品遍布生活各领域, 体现时尚潮流元素、尖端科技应用、概念性等特点,从消费理念、使用习惯等方面进行示范引导。展品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包括餐具、饰品等生活用品,宝剑、拐杖等休闲体育用品,股骨头、髋关节等医疗用品,还有汽车行业、航空航天领域和化工行业产品等。

    预期:促项目落地 顺应供给侧改革

    宝鸡大多数钛材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受限于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要为一些科研实力更强的企业,做产品的粗加工,产品因此卖不上好价钱;很多企业和贸易商合作,不直接和国际用户打交道,在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提升上,听不到最直接的建议,影响发展速度。

    只有站到更高级别的平台上做生意,苦练内功、创新合作,才会重拾机遇。像怡鑫钛业,原来他们的加工能力和别的小企业并无二致,2012年他们开始和世界五百强TOTAL公司合作,主要给深海钻井供应密封件。TOTAL公司对他们的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怡鑫用了2年时间,进行技术质量的管控改造,从熔炼、切割、打磨等十多个环节细抠质量,一批材料从粉状到最终成品,都可质量溯源。如今,怡鑫钛业的外贸占到公司总业务量近80%的份额。

    此次论坛围绕“钛与生活”展开,想给企业打开一扇了解市场需求的窗户。钛材目前在应用领域之所以不像钢材那样有完整并不断拉长的产业链,很大问题是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无标准可循,意味着企业无法控制质量标准,拿捏工艺流程。毕竟制造业是一个漫长的技术积累过程,深加工需要制造企业不断试错。此次论坛上,政界、学界、标准制定单位等,都将考虑如何加强合作,打破条块分割,寻求项目真正落地的途径。

    项目产业化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融智、融政策、融资金等。只有把资源要素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培育一方创新沃土,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养分,实现产业突围。

    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境,我们期待,这次“钛与生活·钛谷论坛”能成为宝鸡钛产业蝶变的发酵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