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被资本控制了吗?作为“赵薇事件”的某种延伸,这问题最近成为舆论场中话题新宠。这一问题内涵极其丰富,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乃至阴谋论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兴奋点,在话语的狂欢中把自己送上高潮。而科技与资本的关系,是其中绕不过去的一个侧面。
在我们国家,科技的形象历来比较正面,虽也曾被道学君子斥为奇技淫巧,后来却被尊为“赛先生”,乃至戴上“第一生产力”的桂冠。资本的嘴脸则一贯不算太好,古贤早有君子耻于言利的教训,近圣则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名言。
实际上,资本与科技,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轮子,尤其是当科技遭遇资本,往往迸发出令人兴奋的火花,照亮历史前行的进路。1976年,21岁的乔布斯和他的朋友们组建了苹果电脑公司,没过多久就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如果不是迈克·马库拉的投资,如果没有他给乔布斯带来的原始资本,无法想象苹果今天在全球获得的巨大成功。
类似的故事,在美国尤其是硅谷,并非个案。在我国,也是一样。互联网领域的巨头,新浪、搜狐、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他们的崛起之路,固然闪耀着科技的夺目光辉,但也总是拖着资本长长的影子。换言之,正是科技与资本的结合,改变着世界的格局,也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那么,科技与资本真的是天注良缘吗?问题却非如此简单。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喜欢用舟和水来比喻那种微妙的共生关系。科技与资本,也是如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如舟,资本似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缺乏资本的襄助,科技发展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只能裹足不前,遑论转化为民生日用之福祉。而一旦科技完全被资本俘获,又会迷失发展的方向,或许一时有骋怀飞奔之欣快,终将踏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而且难免伤及无辜。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其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影响力,正吸引着资本大规模流入,但是,当资本主宰了这一片天空,逐利的本性必然大肆扩张,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价值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在文学艺术领域,资本对艺术审美原则的冲击,早已引起人们的担忧。在生物医药领域,当资本开始横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洪流甚至可能冲决生命安全的藩篱。
因此,维持科技在资本面前应有的尊严,成为我们时代的一道重要课题。这当然要靠科技人员的道德素养,要靠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要靠科技组织的行业自律,但更重要的是政府主导下的一整套体制和制度。
在这方面,有关部门是第一责任人。首先是科技与资本的有效对接的健全机制。当前,众多资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成为令人头疼的“热钱”;广大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则缺乏有效的资金注入,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月老”,认真考察双方的情况,是否门当户对,是否郎情妾意,然后创造双方见面的机会,为“真爱”牵一条红线,造就一段美满姻缘。
其次是加强监管。笔者不止一次听到传统媒体从业人士抱怨新媒体领域管束过于“宽松”,对前者构成“不公平竞争”,这或许也是事实。但如果将之仅仅归咎于有关部门不作为或某种阴谋论,则失之虚妄而无必要。这一现状与其说是政府不想管,不如说还没有走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
回顾科技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技革命性变迁几乎都会带来一片处女地,在这里,资本总会获得一段相对“自由”的掘金时间。不过,一个善治的政府,不会让这种情况维持太久,它会以刚硬的准则、柔软的身段、恰当的程度介入并守卫这片新的疆土,对资本进行必要的监管,使社会既得到发展,又不堕入无序的泥沼,更不至于落入资本的西西里式“管理”之中。
在美国,有所谓“30英里规则”,即在硅谷狭长的30英里的山谷之内,每一个风险投资家都可以找到他想投资的所有技术,而每一个创业者也可以找到至少一笔风险投资。这一切多么令人赞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这并非资本与科技自然生长成的原始森林,而是倾注了有关部门的辛勤灌溉和耕耘。所以,当科技遭遇资本,应答和解答者是谁,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了。